2023年4月16日星期日

【教会史演义】第263节 宗改前的苏格兰

虽然说加尔文的继任者是贝察,但是客观地说来,在加尔文的众多门徒中,最卓尔不群最有历史影响的人物并不是贝察,而是一位叫约翰·诺克斯的苏格兰人。正是这位伟大的宗教改革家诺克斯先生继承并发展了加尔文神学,还把加尔文神学推进到苏格兰。他创办了苏格兰的长老会,而苏格兰长老会又衍生出后来的荷兰长老会,长老会中有不少清教徒再把清教徒(Puritan)精神扩散到英格兰,后来又通过大英帝国的势力扩散到广大的殖民地领土。再后来,当英国国教逼迫清教徒时,他们又大举移民到加拿大和美国。如今在北美的长老会都是源自诺克斯。所以,在新教加尔文派中,诺克斯被尊为是“清教徒的鼻祖”,称得上是一位继往开来的人物,他与加尔文本人、法雷尔、贝察一同并称是加尔文派的“四大领袖”。
瑞士日内瓦宗教改革纪念碑,俗称宗教改革墙,长100米,用雕塑和浮雕来表现欧洲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纪念碑的中部,是四尊5米高的雕塑,表现的人物是加尔文派“四大领袖”。
从左到右分别是:威廉·法雷尔、约翰·加尔文、西奥多·贝察和约翰·诺克斯。中央雕像的底座上刻着基督象征符号:ΙΗΣ

各位看官,其实我们前面在讲述加尔文时已经提到过诺克斯。约1555年时,他曾赴日内瓦亲聆加尔文授课,是日内瓦神学校培训出来的高材生,后来他又曾参加日内瓦圣经的翻译修订工作,是一位有极大恩赐的饱学之士。再后来他带着加尔文的归正神学回到苏格兰推动宗改,进而还影响到英格兰的宗改。
在16世纪时,苏格兰和英格兰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主权国家,两国宗改运动的起因和轨迹都截然不同,但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着。也因两国在地理上的邻近,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上的紧密关联,两国宗改有时相互影响,有时相互交错,有时又跟同时代欧洲大陆各国轰轰烈烈的宗改运动遥相呼应。
下面,我们先述说苏格兰的宗改运动的发生和发展,再介绍诺克斯如何在经历了这场运动之后成为这场运动的领袖,然后再述说英格兰的宗改运动。
话说风光旖旎的苏格兰,位于大不列颠岛北部、英格兰之北,被大西洋环绕包围,东部滨临北海、西南滨临北海海峡和爱尔兰海,由约790多个岛屿组成。约公元前8500年时期,苏格兰地域已有人类居住生活。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不列巅尼亚省的北方势力已经抵达苏格兰。现在的苏格兰西部和威尔士地区,当时曾被属于盖尔族(Gaels)骑士的士格柢(Scoti)家族控制,自那时起,这个地域就被称为“士格柢亚”(Scotia)或“苏格兰”(Scotland)。
到了公元9至11世纪前后,在政治上,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苏格兰王国逐渐成型。在之后的数百年间,因为领土、宗教、政治等诸多因素,苏格兰与南面的英格兰、西面的爱尔兰、欧洲大陆的法国、东北面隔海相望的挪威等王国和势力之间有过错综复杂的联盟、婚姻和战争关系。苏格兰因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在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的杰出人物,对欧洲甚至世界近代史发展有过相当重要的影响。
早在公元6世纪,爱尔兰宣道家科伦巴到苏格兰为教会拓荒,基督福音就在苏格兰生长开花结果。这一点,我们以前专门介绍过。到1192年,罗马教皇色勒斯丁(Pope Celestine III)曾颁布诏书,使得整个苏格兰统一为一个主教区,被称为“圣座特殊的女儿”,享有相当的独立权。
1472年,东海岸的圣安德鲁斯(St Andrews)成为第一个苏格兰大主教区;1492年,西部的格拉斯哥(Glasgow)又成为第二个大主教区。当时由于罗马教廷的大分裂,教廷无暇顾及苏格兰的教务,苏格兰王室和贵族于是乘虚而入攫取权力和利益。历代苏格兰国王不断地将自己的人手安插到教会之中。斯图亚特王朝第六任君主詹姆斯四世(James IV of Scotland)在1504年甚至能将他的私生子、年仅10岁的亚历山大(Alexander Stewart)任命为圣安德鲁斯大主教,把苏格兰教会的最高位置揽入自家的手中。远在天边的教廷束手无策,本想提拔底层僧侣来提增修道院的政治势力,来制衡世俗王公所控制的教会,但是苏格兰贵族们抱怨说许多僧侣缺乏教养,执政能力太差,教廷的制衡计划不得不流产。这样,截止到16世纪中期,教会土地和财产的80%都掌握在王公贵族手中。教会变成了贵族们不折不扣的敛财敛权的时髦的“正当渠道”。
在15世纪初,英国威克里夫发起和领导的罗拉德派曾一度传入苏格兰。在苏格兰的罗拉德派也曾试图进行宗改,但不少信徒被政府当作异端施以火刑,加上被教廷洗脑的当地人对该派的学说也不感兴趣,所以,苏格兰一地虽有少数罗拉德派继续存在,但是也不可能掀起大浪。
就这样,苏格兰信徒既在国王贵族们的辖制之下,又在罗马教廷的辖制之下。并且,教会的教导往往让他们走上迷路。神甫们、甚至众多的主教们居然毫不羞愧地坦承他们根本没有读过圣经,这些所谓圣品阶级的神职人员在主持弥撒时,总是对着那些僵死的仪文喃喃作语、念念有词。在许多时候,这些神职人员也不懂得这些字句和条文的真正含义。许多信徒者误解,以为神甫的赦罪、教皇的特赦、向神甫的告解和忏悔,可以让人罪得赦免。很少有人敢挺身而出,指出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已经完成了救赎工作,他的宝血己经洁净了人们的罪,人们只要信靠主耶稣,就直接接受他作他们个人的救主。神甫和主教,既无知又懒惰,他们只是为个人私利处心积虑,有时为了增加收入兼职几个教区的圣职,这些圣品阶级本身得救都成问题,何谈来牧养质朴的普罗信众?
风光旖旎的苏格兰

随着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人们对教廷的统治和权威产生了严重的不满和怀疑。16世纪初,马丁路德宗改的新风从欧洲大陆吹过来,苏格兰人开始觉醒,新教徒人数不断增加,要求教会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就在这黎明前的黑暗中,神在苏格兰兴起了一位宗改先行者,名叫派屈克·汉密尔顿(Patrick Hamilton)。
1504年,派屈克出生在格拉斯哥教区,父亲是贵族之家,母亲是苏格兰王詹姆斯二世(James II of Scotland)的孙女,他的家庭跟天主教上层人物来往密切,可以说是既得利益者。派屈克聪颖伶俐,很早就进入苏格兰最古老最优秀的圣安德鲁斯大学读书。1517年,凭借家族的关系安排,年仅13岁的派屈克被任命为一家修道院的“名誉院长”(titular abbot)。这虽然是个虚职空衔,但是却能从教廷的部委办领到一笔丰润的薪水,凭着这笔钱,又是经过家庭的关系,派屈克得以出国留学,前往欧洲大陆著名的巴黎大学读书。
汉密尔顿家把被派屈克送到法国巴黎大学喝洋墨水,一方面是巴黎大学学术水平在当时独占鳌头,另一方面也是培养派屈克的国际视野,将来回国后能在国家机关或教会上层谋得更高职位。而且,巴黎又是天主教势力无处不在的地方,这一点也让笃信天主教的父母非常放心。
1520年,派屈克·汉密尔顿获得巴黎大学文艺学硕士的学位。可是,汉密尔顿在巴黎大学不仅学到了知识,却也接触到了当时已经进入到巴黎各校园中的马丁路德的书籍和思想,他的心志已经悄悄发生了改变。1523年,汉密尔顿返回苏格兰后,开始用率直的语言抨击天主教的贪污和腐败。苏格兰天主教当局大为震怒,决定把汉密尔顿交宗教裁判所处置。汉密尔顿及时逃亡,再次出国。这次,他到达德国,直接跑到马丁路德门下受教。
1527年晚秋,汉密尔顿又返回苏格兰。他除了向亲戚朋友传扬耶稣基督的真福音外,还放胆向天主教的神甫们和王室成员传福音。他如此对他们说:“任何人的罪要得赦免,唯有信靠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救赎,绝不是奉行天主教的仪式。神赐给人的是白白的恩典,人们不需要仰赖教皇的施恩,神职人员并不赋有赦罪的特权。”
这些言论惹恼了苏格兰天主教教会的最高领袖、圣安德鲁斯红衣大主教詹姆斯·比顿(James Beaton)。坐立不安的比顿大主教设下陷阱,诱捕了汉密尔顿。宗教裁判所指控汉密尔顿犯有13项异端之罪,对他判处火刑。1528年2月29日,汉密尔顿被绑在木架上活活烧死,成为苏格兰新教的第一位殉道者。
汉密尔顿殉道的消息传遍整个苏格兰,许多麻木不仁的人只是把它当作饭桌上的谈资。可是,当这则消息传到哈丁敦(Haddington)地区的时候,有一个青少年大胆地说了一句预言:“教会当局如此迫害一个无辜的人,这将促使苏格兰无数的人开始质疑天主教的信条和行径。”
这个青少年就是约翰·诺克斯。


➕➕➕➕

我的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tongchenseattle
教会史演义全目录https://usstamps.blogspot.com/p/blog-page_12.html
本节的音频链接https://youtu.be/i_B9GVxFPWU

没有评论:

Free counters!

总浏览次数 (since November 26,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