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的太太名叫卡塔琳娜·冯·波拉(Katharina von Bora),1499年1月29日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她的父辈是日耳曼的撒克逊人。5岁时,卡塔琳娜被她父亲送往德国东部小镇布雷娜(Brehna)本笃会修会的修道院接受教育。9岁时移居到在萨克森格里马(Grimma)镇附近的另一所修道院。
经过数年富有宗教色彩的生活后,波拉修女对修道院的生活渐渐感到不满。当修女本来就是她父亲对她人生的安排,并不是她自己的自由选择。后来,在路德领导的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初期,波拉心中油然生起对宗改运动的兴趣,便和修院的另外11名修女商量好秘密逃离修道院还俗。
修女们平日里被修院看得很紧,而且出逃也是违反修院的清规戒律的,于是,波拉设法干脆跟马丁路德取得了联系,请他帮助她们出逃。马丁路德居然很爽快地答应了。路德安排了托尔高(Torgau)市的市政议员莱昂哈德·科普(Leonhard Köppe)先生去营救修女们。科普议员兼营鲱鱼业务,他定期要往修道院里送鲱鱼。1523年4月4日是复活节,科普的手下送完鱼之后,便把12名修女分别藏在小推车里面装鱼的木桶中,潜逃出来,来到了维滕堡。一名当地的学生在给她朋友的信中如此写道:“一辆辆装着纯洁修女的小推车来到了小镇,她们所有人都比渴望生活更渴望婚姻。上帝应许将她们许配给她们的丈夫,由她们的丈夫们来保护她们。”
修女们来到维滕堡后,路德首先通知修女们的父母和亲戚,请他们领着修女们还俗回家,但是因为害怕这么做会违反宗教法律,于是他们拒绝把修女们领回家。既然不能回家,路德只得另有安排。在接下来的两年内,路德给修女们安排房屋、寻找工作,再做月老给她们介绍对象,将她们嫁为人妇。很快,11名修女都名花有主,最后只剩下波拉小姐一人。
波拉小姐一开始有意跟一个在维滕堡求学的纽伦堡贵族青年订婚,但那个青年回家一说,家里的人听说女方曾是修女,都坚决反对这桩婚事,最后纽伦堡青年就跟她人结婚了。波拉小姐知道后,没有灰心泄气,找到路德帮忙。路德给她物色了一位博士,波拉很高兴,可是姻缘不到,又告吹了。波拉这回儿的点急了,眼看姐妹们都嫁人了,有的已给做了母亲,自己都快26岁了,再嫁不出去可真的成了剩女啦。于是她又找路德的助手阿姆斯多夫博士,问阿博士愿不愿意娶她,可是阿博士心中早已另有她人。
波拉于是回过头来再次找到路德:“路博士,你老是帮别人找对象。可是你自己也42岁了,也老大不小的了,到现在还没成个家。你成天价写书呀、演讲呀、工作呀,身边也没个人照顾你。这样吧,小女子不才,愿意嫁给你路博士本人,你意下如何?”
路德一听傻了,赶紧说:“波小姐,不是我不愿意娶位贤内助。只是我跟教廷誓不两立,教廷随时都有可能设计捉拿我,送我上火刑架。我如果娶了你,如果被他们捉住之后再被烧死的话,这不是太对不住你了吗?”
波拉却大方地说:“路博士,你别以为我嫁不出去,其实追我的人还真不少,有学者,有牧师,只是我要嫁就得嫁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你如果真的敢为真理作见证牺牲,本小姐虽然不算是美女,但还真的想嫁给你这么个大英雄。况且,你路博士是修士,本小姐是修女。教廷不是不允许神职人员结婚吗?进入修道院的人不是不能嫁娶吗?你我一个修士一个修女两人若是成婚,不正是挑战教廷,不也是为真理作见证吗?”
路德一听第二次傻了:“听这位波小姐说的这番话,此女可不是平常等闲的修女啊。”
路德心中因此对波拉小姐立生好感。过了不久,他终于同意迎娶她。
后来,路德概括他结婚的理由有三条:第一是要让他的父亲老人家放心,第二是要羞辱教皇和魔鬼,第三是要在殉道前给自己的见证按上一个印记。对路德来说,其实最重要的是第二点和第三点,因为这是他对自己的神学理论和婚姻观的实践。他竭力反对教会神甫、修士和修女不能结婚的规定,认为禁欲并无必要,不符合圣经的教导。早在1521年,路德就曾为此写过一篇叫《论修道誓愿》的文章,反驳修士的独身。到了1522年,路德又以一篇更长篇幅的论文,再次申论并宣讲神赐给人美好婚姻的意义。
你当然可以说,路德和波拉结婚,两人不完全是为了爱情。但是,两人夫唱妇随、举案齐眉,其家庭生活却是非常美满。两人后来共育有6个孩子(其中3人早夭)。
经过数年富有宗教色彩的生活后,波拉修女对修道院的生活渐渐感到不满。当修女本来就是她父亲对她人生的安排,并不是她自己的自由选择。后来,在路德领导的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初期,波拉心中油然生起对宗改运动的兴趣,便和修院的另外11名修女商量好秘密逃离修道院还俗。
修女们平日里被修院看得很紧,而且出逃也是违反修院的清规戒律的,于是,波拉设法干脆跟马丁路德取得了联系,请他帮助她们出逃。马丁路德居然很爽快地答应了。路德安排了托尔高(Torgau)市的市政议员莱昂哈德·科普(Leonhard Köppe)先生去营救修女们。科普议员兼营鲱鱼业务,他定期要往修道院里送鲱鱼。1523年4月4日是复活节,科普的手下送完鱼之后,便把12名修女分别藏在小推车里面装鱼的木桶中,潜逃出来,来到了维滕堡。一名当地的学生在给她朋友的信中如此写道:“一辆辆装着纯洁修女的小推车来到了小镇,她们所有人都比渴望生活更渴望婚姻。上帝应许将她们许配给她们的丈夫,由她们的丈夫们来保护她们。”
修女们来到维滕堡后,路德首先通知修女们的父母和亲戚,请他们领着修女们还俗回家,但是因为害怕这么做会违反宗教法律,于是他们拒绝把修女们领回家。既然不能回家,路德只得另有安排。在接下来的两年内,路德给修女们安排房屋、寻找工作,再做月老给她们介绍对象,将她们嫁为人妇。很快,11名修女都名花有主,最后只剩下波拉小姐一人。
波拉小姐一开始有意跟一个在维滕堡求学的纽伦堡贵族青年订婚,但那个青年回家一说,家里的人听说女方曾是修女,都坚决反对这桩婚事,最后纽伦堡青年就跟她人结婚了。波拉小姐知道后,没有灰心泄气,找到路德帮忙。路德给她物色了一位博士,波拉很高兴,可是姻缘不到,又告吹了。波拉这回儿的点急了,眼看姐妹们都嫁人了,有的已给做了母亲,自己都快26岁了,再嫁不出去可真的成了剩女啦。于是她又找路德的助手阿姆斯多夫博士,问阿博士愿不愿意娶她,可是阿博士心中早已另有她人。
波拉于是回过头来再次找到路德:“路博士,你老是帮别人找对象。可是你自己也42岁了,也老大不小的了,到现在还没成个家。你成天价写书呀、演讲呀、工作呀,身边也没个人照顾你。这样吧,小女子不才,愿意嫁给你路博士本人,你意下如何?”
路德一听傻了,赶紧说:“波小姐,不是我不愿意娶位贤内助。只是我跟教廷誓不两立,教廷随时都有可能设计捉拿我,送我上火刑架。我如果娶了你,如果被他们捉住之后再被烧死的话,这不是太对不住你了吗?”
波拉却大方地说:“路博士,你别以为我嫁不出去,其实追我的人还真不少,有学者,有牧师,只是我要嫁就得嫁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你如果真的敢为真理作见证牺牲,本小姐虽然不算是美女,但还真的想嫁给你这么个大英雄。况且,你路博士是修士,本小姐是修女。教廷不是不允许神职人员结婚吗?进入修道院的人不是不能嫁娶吗?你我一个修士一个修女两人若是成婚,不正是挑战教廷,不也是为真理作见证吗?”
路德一听第二次傻了:“听这位波小姐说的这番话,此女可不是平常等闲的修女啊。”
路德心中因此对波拉小姐立生好感。过了不久,他终于同意迎娶她。
后来,路德概括他结婚的理由有三条:第一是要让他的父亲老人家放心,第二是要羞辱教皇和魔鬼,第三是要在殉道前给自己的见证按上一个印记。对路德来说,其实最重要的是第二点和第三点,因为这是他对自己的神学理论和婚姻观的实践。他竭力反对教会神甫、修士和修女不能结婚的规定,认为禁欲并无必要,不符合圣经的教导。早在1521年,路德就曾为此写过一篇叫《论修道誓愿》的文章,反驳修士的独身。到了1522年,路德又以一篇更长篇幅的论文,再次申论并宣讲神赐给人美好婚姻的意义。
你当然可以说,路德和波拉结婚,两人不完全是为了爱情。但是,两人夫唱妇随、举案齐眉,其家庭生活却是非常美满。两人后来共育有6个孩子(其中3人早夭)。
马丁路德一家
波拉对路德倍加爱护,由衷地服侍他。在事业上,波拉给了路德坚定不移的支持;在生活上,波拉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在路德沮丧受挫之时,她用轻言细语安慰他,免除他家庭中一切琐碎事的负担。在路德空闲的时候,她坐在旁边陪伴他,提醒他与朋友通信,时常用简单的问题娱乐他。路德脾气不好,不管对敌人还是对同事,只要跟他意见不一致的人,他就会对他们开口不敬,甚至会大动粗言,这种情况下,只有波拉能安抚他的激动情绪。
有一次,路德对他的一位好友非常苛刻,大动肝火,波拉就轻声告诉他:“亲爱的老公,你太粗鲁了。”路德毫不客气地回应:“这不怨我,是他们才让我变得粗鲁的。”波拉就说:“每个人都有不粗鲁的自由,你那么地追求基督里的真自由,你要是自己决定不粗鲁,别人能强迫你粗鲁吗?”路德当时就哑口无言,没了脾气。
在路德没有收入养家的期间,波拉曾在家里收留学生,以此来赚房租度过贫困。那些住在路德家中的许多学生将他们跟路德的谈话纪录了下来,就是后来的《饭桌谈话》(Table Talk)这本书,该书成了后世研究马丁路德和宗改运动的珍贵史料。
波拉不愧是一位智慧温婉的贤淑妻子。路德曾由衷地赞美波拉:“她是一个敬虔和蔼的好老婆,乃是神赐给我的美好礼物。她敬畏神、爱家庭;你可以与她和睦同居,而且安全地信托她。”
对于1525年6月前修士路德和前修女波拉的婚事,宗改阵营的人士都献上热情的祝福。只是修士修女居然莺俦燕侣,让天主教传统派份子跌碎了眼镜、撑破了下巴。
不过,在接下来的四年中,却发生了一件令宗改的支持者们也跌碎眼镜的事情:因一条教义不能达成共识,路德和当时在宗改阵营中的另一位领潮人物展开激烈的论战。最终,两位伟人不欢而散,各奔东西。
有一次,路德对他的一位好友非常苛刻,大动肝火,波拉就轻声告诉他:“亲爱的老公,你太粗鲁了。”路德毫不客气地回应:“这不怨我,是他们才让我变得粗鲁的。”波拉就说:“每个人都有不粗鲁的自由,你那么地追求基督里的真自由,你要是自己决定不粗鲁,别人能强迫你粗鲁吗?”路德当时就哑口无言,没了脾气。
在路德没有收入养家的期间,波拉曾在家里收留学生,以此来赚房租度过贫困。那些住在路德家中的许多学生将他们跟路德的谈话纪录了下来,就是后来的《饭桌谈话》(Table Talk)这本书,该书成了后世研究马丁路德和宗改运动的珍贵史料。
波拉不愧是一位智慧温婉的贤淑妻子。路德曾由衷地赞美波拉:“她是一个敬虔和蔼的好老婆,乃是神赐给我的美好礼物。她敬畏神、爱家庭;你可以与她和睦同居,而且安全地信托她。”
对于1525年6月前修士路德和前修女波拉的婚事,宗改阵营的人士都献上热情的祝福。只是修士修女居然莺俦燕侣,让天主教传统派份子跌碎了眼镜、撑破了下巴。
不过,在接下来的四年中,却发生了一件令宗改的支持者们也跌碎眼镜的事情:因一条教义不能达成共识,路德和当时在宗改阵营中的另一位领潮人物展开激烈的论战。最终,两位伟人不欢而散,各奔东西。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