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1日星期二

【教会史演义】第218节 马丁路德:一介草根,被虎爸推到外乡负笈求学

  话说德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国家。从欧洲中世纪算起,这个国家出现过一大批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都算得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不信吗?我们随手一抓就可以抓出一大把,比如:巴赫、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歌德、康德、俾斯麦、古腾堡、爱因斯坦,(其中既有日耳曼民族的德国人,又有犹太民族的德国人),等等等等。可谓群星璀璨、交相辉映。客观地说,如果从里面随便站出来一位,都足能把你晃得眼花缭乱,晕头转向,甚至于拜倒辕门。当然,还有在某些国家被顶礼膜拜的、共产主义思想的鼻祖马克思。就连人类历史上第一大魔头希特勒也是德国人,(虽然他出生在奥地利地区)。以上这些人物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德国名人。不过,看官你所熟悉的这份德国名人名单中却独独少了最重要的一位,这个人就是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2003年11月,德国电视二台曾邀请德国民众选出他们心目中最伟大的10位德国人,结果在最终名单中,马丁路德名列第二,排在第一名阿登纳之后。但是,要注意那份名单只是现今一代的德国人评选出来的。其实,他们是丢了一只大西瓜,拣了一粒小芝麻。
如果你把眼光拉长,长到足以回望整个人类的历史长河,再把眼光拉高,高到足以俯瞰整个人类居住的地球,那么你会轻而易举地发现,阿登纳只不过是二次大战之后重建自由德国的领导人。可是,马丁路德则是挺身而起摧毁当时西欧天主教错谬的信仰和腐朽教会体制、进而重建回归到基于圣经真理的新型世界的第一人,他实在是真正的最伟大的德国英雄。阿登纳的影响最多只能波及几十年,最多算是湖泊中的几许微澜涟漪,如今他的影响早已烟消云散。但马丁路德的影响则是天崩地裂式的、波澜壮阔式的,不仅在当年气势磅礴,即便在过了整整五个世纪之后,其影响仍然延绵不绝,堪为丰碑。毋庸置疑,马丁路德所带来的影响,是世界性的,是历史性的。就教会发展的历史而言,在古典期之后,笔者不敢说马丁路德是后无来者,但肯定是前无古人。
那么,马丁路德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到底干出了什么样惊天动地的事情?为什么我说他才是最伟大的德国人?请看官睁大眼睛,好好看来。
1483年11月10日晚11时,马丁路德出生在神圣罗马帝国萨克森领地的一个叫艾斯莱本(Eisleben)的小镇上。他的父母本是贫下中农出身,并没什么经济和社会地位,绝对跟你我一样都是草根中的草根。不过,他们都是信奉天主教的虔诚教民。尤其是他的母亲,特别敬畏上帝。她常常祷告,被邻居视为敬神的典范。虽然出身低微,但老路德正直忠实,他奋发蹈厉,力争上游,坚定不移地想把强家事业推向前进。在马丁路德出生的第二年,老路德举家迁到邻近的另一个小镇曼斯费尔德(Mansfeld)。马丁路德从小就是在曼斯费尔德长大的。
起先,老路德一家在曼斯费尔德的生活非常拮据。老路德夫妇共育9名子女,但有的夭折。马丁路德排行老八,在后来存活下来的孩子中,他算是家里的长子。马丁路德多年之后回忆说:“我的双亲都是十分贫寒,我的父亲是个穷苦的伐木者,我的母亲时常在肩上背着木头,冀能增加收入,供养孩子们。他们为了我们都是忍受了极重的劳苦。”
曼斯费尔德的矿厂相当有名,为了维持逐渐膨大的家庭生计,老路德苦干加巧干,后来竟然成了承租铜矿场和冶炼场的小矿主,家境稍稍富裕起来。又过了些日子,老路德的事业越来越好,因着他的方正明理,还被选为当地的议员。他最尊重有学问的人,时常邀请教会学者来家中畅叙,这在小马丁的心里无疑激起了一种愿望,盼望将来他自己也能成为一个有高深学问的人。待马丁长大到可受训蒙之日,他的父母就竭力灌输神学知识给他,训练他从小就敬畏神,并用基督徒的美德来模塑他。
1488年,还不到6岁的路德就被父亲送入当地的拉丁文学校曼斯费尔德小学受启蒙教育。老路德夫妇算是虎爸虎妈,总希望孩子们能出人头地,对孩子们在学业上和生活上的要求都极其苛刻,孩子们若因为一点儿小事没有做好就会受到体罚,孩子们被责打是家常便饭的事。如果是放在今天的美国,绝对会有邻居向警方打小报告,老路德夫妇很可能会被判儿童虐暴之罪。但是,在那个时代,这些算不了什么,很多家庭教育孩子都是这样。这不,连曼斯费尔德小学的教育方式也很粗暴简单,马丁路德后来回忆他小学的经历时,曾抱怨说:“学校如监牢,课堂如囚房,老师如狱卒,学生如马驴”。虽然他可能说得夸张了一些,但基本上可以说明,小学教育在马丁路德的幼小心灵里投下了极大的阴影,也在马丁路德的意识中栽种下了一种反叛的精神。
德国曼斯费尔德,马丁路德在此渡过他的童年

纵然在学校里学习了教会问答的题目,诸如摩西十诫、使徒信经、主祷文等等,但说实话,这个时候的马丁路德在内心里从来没有倾向神。当时在他心里面唯一的宗教情绪就是惧怕,他每次听见“耶稣基督”的名,便会变得脸色惨白,因为救主对于他只是一位会暴怒生气的法官。这种奴性的惧怕,根本与圣经的教导不合,因为当时教会的教导只侧重神的严厉,很少谈及神的爱。尽管如此,这些幼年的经历还是预备了他的心在未来能接受福音的喜讯。
望子成龙的老路德一心希望儿子长大之后能当上一名名利双收的执业律师。1497年,他把13岁的马丁路德送往萨克森地区最大的城市马格德堡(Magdeburg)受更好的教育。马格德堡既是天主教在萨克森的首邑,也曾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奥托一世(Otto I)的皇宫所在。马丁路德先在此处呆了一年,受教于隶属“共同生活弟兄会”的教士。
一年之后,他又被送至250公里以外的图林根地区的艾森纳赫(Eisenach),就读于天主教方济会属办的圣乔治拉丁文学校,为进入大学做预科准备。艾森纳赫是路德母亲的故乡,他在这里有不少亲戚。除求学之外,路德也在附近的圣乔治教堂聚会服侍,以其音乐才能组织诗班,在城内各处举办唱诗活动,也借此挣些小费。有意思的是,100多年之后,超级音乐大师巴赫就是出生在艾森纳赫,也象马丁路德一样,在圣乔治教堂受洗、唱诗,他也就读于圣乔治拉丁文学校。这是旁话。
路德的歌唱才华和彬彬有礼得到其远房亲戚乌尔苏拉·蔻塔(Ursula Cotta)的关注。蔻塔的丈夫是埃森纳赫的市议员,她的父亲也当过该市的市长,在当地颇有社会地位和名望。她为路德的音乐天分和在教会中服侍的诚肯态度频频点赞,最后她和丈夫邀请路德住在她家帮助照顾她幼小的孩子。路德也乐意做个“住家保姆”,因为除了蔻塔家可以提供免费的食宿之外,更重要的是蔻塔家给当时身处异乡的年轻路德以家庭式的温暖,贤淑体贴的蔻塔就象是路德的“第二母亲”。
路德在圣乔治拉丁文学校专注于学习“三艺”,就是:语法、修辞、逻辑,这为他后来在拉丁文、修辞学、逻辑学、神学、音乐等方面的高深造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路德也说这一段求学经历非常愉快,他对这里的学校老师也非常敬重。总之,在这里的学习使他受益匪浅。
1501年,路德进入图林根有名的埃尔福特大学(University of Erfurt)哲学系就学。不过,路德对这所大学极其不满,说在这里学习尽是死记硬背,师生都追求物质享受,属灵方面却是极其贫瘠,后来他贬称这所大学是一家“酒馆加妓院”。尽管如此,路德还是用功学习。开始时,路德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但努力用功之后,他渐渐名列前茅。1505年时,他顺利地取得了法学硕士学位。虽然路德不喜欢这里,但他仍然在这里学到了许多知识,包括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和实证学说,学校里的教授教导学生们不要崇拜权威,而是凡事都要经过自己的实证。这一实证学说,实际上后来被路德运用得如鱼得水,被他超长地发挥出来了。所以说,一个人学习到的任何东西和经历到的任何东西都会在其人生道路上留下雪泥鸿爪。在路德身上,就是如此。
路德获得法学硕士之后,在父亲的坚持下,他继续进入埃尔福特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老路德为儿子设计好的锦绣前程似乎已经唾手可得,儿子在毕业之后进入精英阶层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路德自己的内心之中却非常的空虚,跟许多初涉尘世的青年人一样,有的时候他也会放浪形骸,沉迷于世俗的享乐。当时在埃尔福特大学中,人文主义运动已经开始渐露头角,虽然路德对于拉丁语哲学家和神学家们的作品都有广博的涉猎,但是对于路德来说,人文主义没有影响他对教会的虔诚,他仍然相信天主教神甫的教诲,相信做了不好的事情之后只要向神甫告解就可以得到赦免。所以,他只要有空,就每日跑到大学教堂那里去向神甫告解,有时告解甚至能长达六个小时,连接受他告解的神甫也常常被他的忏悔弄得犹如耳朵生茧,不堪忍受。不过,每次告解之后,路德的内心中对死亡和审判的强烈恐惧感并没有因此而减轻。
那一年,他的一位同窗好友突然得病身死,更让路德心情沉重,恍然若失。他心中常常萦绕着一个问题:真正的灵魂得救之道究竟是在哪里呢?


➕➕➕➕

我的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tongchenseattle
教会史演义全目录https://usstamps.blogspot.com/p/blog-page_12.html
本节的音频链接https://youtu.be/rHs2lqmF2sE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节分解。

没有评论:

Free counters!

总浏览次数 (since November 26,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