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5日星期日

【教会史演义】第199节 威克里夫:翻译圣经,送福音下乡

  经过两次的跟代表教皇势力的英国教会最高层正面交锋之后,威克里夫仍然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和言论自由。由于英国王室成员的庇护,教会方面对威克里夫奈何不得。在接下来的近两年时间,威克里夫得到了暂时的安宁。在牛津,他有一大批学生跟随者,他也可以在这里继续发表演讲、继续著书立说。
1378年中,他写了《圣经的真理》这本书。在书中,他宣告说,圣经出自神的口,因此圣经毫无错误,包含了来自神的全部启示;圣经宣扬的真理超越教皇的权威,超越教会的教规,超越教父的教训;来自任何其它方面的教训都没有必要,只有圣经才是衡量所有其它教训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些观点比后来马丁·路德在欧洲兴起宗教改革运动时提出来“唯独圣经”要早了150多年。
威克里夫还认为,圣经的启示是向每一个人敞开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能够借着研读圣经直接从神那里领受启示。可是,当时使用的武加大译本圣经是距离当时一千多年前翻译出来的,用的语言又是古老的拉丁文,一般英国民众根本不懂拉丁文,所以也谈不上自己去研读圣经。加之,罗马教廷把武加大译本圣经奉为圭臬,三令五申不允许圣经被翻译成其它语言,只能在举行教会圣礼时由圣职人员诵读,由圣职人员向普通会众解释经文的意思。这样,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圣经虽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教廷教会不仅垄断着圣经及其解释权,而且故意将武加大译本圣经神秘化,结果,教会本应该是传播神的话语的直接管道,在当时却变成了阻碍圣经真理传播的绊脚石。
如果英国人想冲破教廷教规的藩篱,必须有一本普通英国人能看得懂的圣经,威克里夫觉得这件事情迫在眉睫。他于是决定亲自动手,以武加大译本圣经为源本,带着几名助手开始将新约圣经翻译成英文。与此同时,他又发起倡议,在英国召集所有有识之士加入到英文圣经翻译的行列中来,其中,他的追随者、神学博士尼哥拉·黑尔福德(Nicholas Hereford)主要负责将旧约圣经翻译成英文。
由威克里夫牵头发起的把圣经翻译成英文的整个过程实际上一直持续了十几年,直到威克里夫去世12年之后,威克里夫的亲密助手和秘书约翰·普维(John Purvey)才将威克里夫等人翻译的新约和尼哥拉·黑尔福德翻译的旧约加以合编润色、统一风格,集成出版了一部完整的英文圣经。这些都是后话。
在威克里夫之前,虽然也有不少英国先贤尝试将部分的圣经翻译成英文,但是,完成整部圣经的英文翻译,这部“威克里夫圣经”(the Wycliffe Bible)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除了致力于将圣经翻译成英文,威克里夫还注重传福音的实践工作。他效仿当年耶稣和使徒们的传道方式,以他的教区路特沃斯为培训中心进行严格的门徒训练,然后差派门徒们到城市乡村传讲神的话语。他的门徒中起先有不少是牛津大学的学生和志同道合的同事,他们拥挤威克里夫“唯独圣经”的思想,一心追随圣经的教训。不久,威克里夫迅速将福音传播的工作重点转向城乡基层,尤其是侧重培养乡村传道人。虽然乡村传道人经济贫穷,学问不高,在世俗人的眼光中,他们在所谓的阶级地位上远远不及牛津的学生和学者,但是,威克里夫认为,根据圣经新约的教导,信徒皆祭司,不管你是圣职人员或者所谓的平信徒,大家都是神的祭司,在事奉神的事情上,大家都有同样的责任。威克里夫这一举措造就了成百上千的乡村传道人,借着他们平易近人的传道,神的话语犹如涛涛江河奔流到远离大城市的穷乡僻壤。圣经真理在英伦三岛越传越远,威克里夫的追随者也越来越多,豪门贵族已占少数,大多数的跟随者都是普普通通的乡村平民。
这些忠心尽职的乡村传道人,就象当年由耶稣差派出去传道的门徒一样,他们一对一对的走出去,赤裸着脚,手执杖竿,身上披着褐色粗布长衫,衫上缝着大口袋,以便随身携带威克里夫译成的英文圣经。人们称为他们为“穷祭司”(Poor Priests)或“穷传道人”。这些穷祭司虽然衣衫褴褛,但跟他们的领袖威克里夫一样,都是大有口才,讲道时大有能力,在生活上又严于律己,轻视世上的财宝,从不涉足于男女私情,也不吐露一句粗言秽语,他们只是不住地虔心祷告,以传讲福音为其天职。他们每到某一地讲道,如果当地乡村的教堂不向他们打开,他们就会在草地上放胆地传扬福音,正象使徒保罗当年的传道方式。
与这些安贫乐道的穷祭司相比,那些假冒为善、言行不一的托钵行乞修道士们一下子丑象毕露,相形见绌。托钵修士们对穷祭司们既怕得要命又恨之入骨,恶意嘲弄他们为“罗拉德”(The Lollards)。据说,英文中本来没有“罗拉德”这个词,它是当时的一个教会神甫发明出来的,本自荷兰语,意思大约是“懒惰的流浪汉”、“闲人”或是“欺诈的乞丐”,他用这个词来污蔑跟随威克里夫的穷祭司。谁知,穷祭司们并不以为意,反而从此自称“罗拉德派”。
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想当年,美国独立革命之时,英军就曾唱《扬基歌》来嘲笑美洲大陆军,其歌词主要是取笑美军粗俗的衣着和举止。“扬基”是对新英格兰土包子的轻蔑之词,而“嘟嘟儿”的真实意思是蠢货或傻瓜之意。但是,美军却采用《扬基歌》作为他们自己的歌,并为他们自己朴素大方的举止感到自豪。结果,这些个毫不矫揉造作、衣着朴实的“扬基嘟嘟儿”在华盛顿将军的领导下,把那些个自视温文尔雅的英国人打得没了脾气,一个年轻自由的国家从此诞生。作为虔诚基督徒的华盛顿将军,将美国的独立视为神赐给美国人的最好礼物,并将基督信仰作为美国的立国之基。经过数代的自立更生,艰苦奋斗,“扬基嘟嘟儿”的国家替代了英国的霸权而成为世界的强国。
闲话说完,言归正传。
再说罗拉德派无论走到何处,只要时间允许,只要人有需要,只要方便,他们就传讲神的话语。罗拉德派的行动声势浩大,罗马教廷和英国教会方面的恐惧也越来越深,只是罗马教廷当时正在经历着两个教皇争夺正宗名头的混乱当中,暂时无暇顾及英国的“罗拉德运动”。正逢这个时期,威克里夫及其领导的“罗拉德派”影响在英国与日俱增。但是,这种影响触动了英国王室贵族等统治阶层的敏感神经,他们对“罗拉德派”和威克里夫本人产生了深深的猜忌。
威克里夫差派乡村传道人送福音下乡,“罗拉德派”的影响与日俱增

1380年末到1381年初的冬季特别的天寒地冻,它给了威克里夫足不出户的理由。他在书房中奋笔疾书,不久他的一本新作《论圣餐》出版了。正是这本书让他失去了他在宫廷、国会和教会中的大多数朋友,同时也促使他下决心远离英国的政治尘嚣,彻底与贵族阶层决裂。


➕➕➕➕

本节的音频链接https://youtu.be/9JjJf4lg2WE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节分解。

没有评论:

Free counters!

总浏览次数 (since November 26,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