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6日星期五

【教会史演义】第186节 神秘主义再度回潮(一)

阿奎那死后仅半个世纪,那位号称“奥坎剃刀”的方济会神学家奥坎的威廉已经将以阿奎那为代表的经院哲学一派完全终结。经院哲学体系虽然没有一下子出现断崖式的崩裂,但是从14世纪上中叶开始,当时的人们对于经院哲学最初所提倡的“哲学与神学相辅相成”的各种臆测学说已经兴趣缺缺,因为他们再也找不到理智上和宗教上相互契合的依据和感觉。这时,在学术界,新柏拉图主义替代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辩证法而重新崛起,跟新柏拉图主义相配合的神秘主义思想再度回潮,将人们的视线再一次地转向神秘主义。
其实,神秘主义不是什么新鲜的玩艺儿。自从1世纪末起,教会中就有人对神秘主义思想极其推崇,例如,诺斯底异端学说就特别崇尚神秘思想;第二、三世纪时的亚历山大学派的教父们也对神秘主义多有探讨;四世纪勃然兴起的修道主义其实也就是对神秘主义的一种实践;五世纪的伟大神学家奥古斯丁和五、六世纪之间的神学家伪丢尼修的各种著作中也具有浓厚的神秘思想;12世纪的“圣徒领袖”伯纳德更是被称为“中世纪神秘主义之父”;经院学派早期四大名师中的圣威克多的户哥是以“神秘主义”为其标识,他可以算是“经院学派中的神秘派”;就连阿奎那的思想中也或多或少地掺杂着神秘主义色彩。
那么,究竟什么是“神秘主义”呢?这个词是来自于希腊语,本是“隐藏”之意,后又衍生出“一个开始”的意思,在希腊人眼中,它是指“神秘宗教的启动”或“秘密的宗教仪式”。在早期基督教术语中,“神秘”是指三个互为关系的层面,包括圣经、礼仪、灵修(也即沉思或冥想),“圣经方面的神秘”是指经文有“隐藏”的奥秘或需要从寓意方面来解释经文,“礼仪方面的神秘”是指在圣餐圣礼中“基督同在”的奥秘,“灵修方面的神秘”是指通过默想来经验神的同在。
14世纪在再度回潮的神秘主义侧重于上述的第三个方面的神秘,即灵修方面的神秘,它更强调个人对神的降服,要求将自己全然地交托给神,然后通过灵修之法与神之间产生一种神秘的交通契合,个人于是可以从这种美妙神奇的契合之中得到无限的平安和慰藉。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三位大师级的神秘主义代表人物。有趣的是,这三位大师都是德国人,都是道明会的修士,而且还是师徒关系。老师是埃克哈特(Eckhart von Hochheim),两名学生分别是约翰·陶勒尔(Johannes Tauler)和亨利·苏瑟(Henry Suso)。
我们先说老师埃克哈特,然后再说他的两位门徒。
约1260年,埃克哈特出生在神圣罗马帝国治下德国图林根地区的一个小村庄。在18岁时,他跑到图林根的首府埃尔福特(Erfurt),大概也是在那个时期他加入了德国的道明会,后来他又到科隆求学,再到巴黎大学读书学习。1294年4月18日,他开始教学生涯,讲授经院哲学大师彼得伦巴都的名著《四部语录》,并撰写为教导道明会初级修士的讲章。同年末,他被道明会任命为埃尔福特支会和图林根分会的高级监管人。
1303年,埃克哈特升任萨克森(Saxony)地区的道明会总管(Provincial),管理辖区内47座修道院,并着手建立了3座女修道院。1311年5月,他再度被道明会派回到巴黎大学当教授。能够两度被聘到巴黎大学执教是一种少有的特权,此前在道明会中只有托马斯·阿奎那才享有过这种殊荣,说明埃克哈特在当时道明会的地位极为尊崇。
埃克哈特在巴黎大学又教学两年多,到了1313年夏天,他辞掉教职,去了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渡过了10年的隐修生活。1323年末,他又回到了科隆,开始更多地公开布道和传教,将其神秘主义心得完全公诸于世。
这时的埃克哈特已经到了其晚年,他的神秘主义思想更加成熟,他的思想中富有十足的新柏拉图主义的精神。他主张,万有之中唯有神性是实在的,人的灵魂乃是由神性中放出的一点火花,人类中唯有这一点算是最为真实,一切个人化的品质在实质上都是消极的。所以,人应该把这些人性中消极的东西完全抛弃。人生务需努力地追求上帝降生于心灵当中,与上帝交通契合,让上帝在心中作自己的主宰,要效仿基督为人生的光辉典范,因为基督的一生就是有“神格充满于人格之中”。他说,如果人心中有上帝来主持,那么人心中自然会充满仁爱和公义;遵守教会的规条礼节等等虽然也与人生有益,但是其价值不足与神秘生活的源远流长同日而语;善行不能使人称义,惟有那以已称义的心灵才能行出真正的善来;人生最宝贵的一件事就是在心灵中享受与上帝契合的完全特权。埃克哈特说过不少名言,他说:“我看见上帝的眼睛就是上帝看见我的眼睛。”他还说:“真的,人在黑暗中找到光明,所以当我们有一颗忧伤的灵的时候,那时这光明最接近我们。”实际上,这些言论都是在讲论个人与上帝的神秘契合关系。
由于埃克哈特布道时效率极高,言语生动活泼,极富感染力,其酣畅淋漓的讲道方式给同时代人和后世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他大力倡导神秘主义思想,引起一般民众和教会思想界神学界精英们的强烈反响。但其过激的言语和特立独行的非传统布道方式,让教会中一些人对他极为反感,德国的道明会也开始对他的言论进行审查,更有人对他挑三拣四,甚至将他告到教廷,说埃克哈特传讲异端斜说。但埃克哈特不服气,说他感谢上帝给了他与之契合的特权并能将他的心得与所有人分享,他坚称可以将所有言论著述送至教廷付诸公断,他说他什么也不惧怕,“如果你一生中唯一的祷告就是感谢神,那就够了”。
可是,当时的天主教教廷已经在1309年从意大利罗马迁到了法国的亚维农(Avignon),教廷内部派系斗争此起彼落,教会分裂的形势异常严峻,时任法籍教皇约翰二十二世(Pope John XXII)与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神圣罗马帝国路易四世(Louis IV)正在酣斗得不可开交。(这一点,我们暂时不表,待后面详说。)所以,对待地方教会所呈报上来对埃克哈特的异端指控,教皇根本无暇及时地细究细查,只是根据书面指控在1329年3月27日发了一道谕令,将埃克哈特的部分言论定为异端学说。但是,对于这种判决,埃克哈特已经无法亲自申辩,因为他已在两年前的1327年逝世。
埃克哈特死后,他的异端帽子一直没被摘除。最终到了1992年,情况才有实质性的变化,梵蒂冈在答复道明会的信中正式地为埃克哈特平反,承认埃克哈特是一位“好的正统神学家”。
神秘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埃克哈特


➕➕➕➕

本节的音频链接:https://youtu.be/LwO5Z9Szuow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节分解。

没有评论:

Free counters!

总浏览次数 (since November 26,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