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日星期二

【教会史演义】第184节 全能博士:托马斯·阿奎那(四)

  阿奎那还极力渲染“炼狱”的说法。所谓“炼狱”,其拉丁文是purgare,意思是“洗涤”。在古教父时代,这种教义已经开始被特土良和奥古斯丁等大神学家所接纳,他们认为,信徒死后,其灵魂需要有一个反省的地方,这个地方就叫“炼狱”。到6世纪末,古典时代的最后一位教父、罗马大主教大贵钩利就干脆直接宣布炼狱的存在。
到了阿奎那,他更将“炼狱”之说纳入其神学体系而加以鼓吹。他认为,那些恶人死后,直接下地狱,永远受地狱火湖的煎熬,永远没有得救的希望;而那些全心全意接受教会所施救恩的圣洁之人,死后立即升达至天堂与神同住,但这类信徒为数不多,大多数基督徒因为没有在生前全心服侍教会而有仍有瑕疵,这样死后不能立即升天,而是需要暂时在炼狱中反省思过、继续忏悔,经过火的精炼而变得圣洁以致最终升达天堂。阿奎那说,人在炼狱中的时间长短不一,根据圣经的教导,教会既然是一个整体,信徒是教会的肢体,那么一个肢体受苦,所有肢体都受苦,一个肢体行善,由此得的义果,所有肢体都可分享,于是他提倡信徒向圣徒祷告,还要为在炼狱中的人祷告。这种“炼狱”之说一经阿奎那宣扬,在当时更加深入人心,不久便成为当时教会的信条,人们误以为这是真理,至今仍为天主教教会所禀持。虽然天主教宣称圣经中的几段经文有暗示“炼狱”,但其实,圣经中并没有“炼狱”之说,是神学家们的想像和误导。
这种“炼狱”的观念除了在教会中颇受欢迎之外,阿奎那在这方面的相关哲学和神学思想,更是得到了那位号称“中世纪最伟大诗人”的但丁(Dante Alighieri)的崇拜追捧。但丁是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这位意大利诗豪却是阿奎那的忠实粉丝,他在其名著史诗《神曲》中写有“炼狱篇”来描述过炼狱的情况,声称炼狱是一个有喜有乐,比较接近人间的地方,它位于地球的另一面,和耶路撒冷相对,四面环海,像一座螺旋形的高山,灵魂在这里忏悔涤罪。诗中说,炼狱共有七层,分别代表所谓的七宗罪,每上升一层就会消除一种罪过,直到山顶就可以升入天堂。这样一来,经阿奎那的“大胆新解”,加上但丁的“丰富想像”,从那时起,炼狱之说就深深植入一般欧洲人的传统意识形态之中,直到现在,其流毒余弊仍然存在。
另外,阿奎那还为教廷摇旗呐喊,他鼓吹“有形的教会需要可见的元首,人若要得救必须服从教皇”,把教皇的权威推向登峰造极,造成“教皇不会犯错”的错误之说,此说后来为教廷故意滥用,但阿奎那之责无可推诿。
1259年,阿奎那完成了他在巴黎大学的任职期。应西班牙教区之请求,以便让当地与伊斯兰教徒接触的教牧人员有一本基督教护教参考手册,阿奎那开始着手撰写他的第一本著作《辩异大全》(Summa Contra Gentiles)。次年9月底,他回到年轻时的求学之地那不勒斯,被任命为那里的总神甫。1261年,他又被派到意大利另一座城市奥尔维耶托(Orvieto)去培训那里的神职人员。1264年,他完成了《辩异大全》的写作,并借此作赢得了整个欧洲教会和神学界的更高尊敬,其名声如日中天。1265年,新当选的教皇革利免四世(Pope Clement IV)还特地把阿奎那召到罗马授以“教皇神学家”之名誉头衔,使他荣膺教廷御用神学家。当时,道明会的母堂正在罗马的圣塔撒比纳(Santa Sabina),于是,道明会很快又任命他在母堂所在担任首席教授,这让阿奎那又得到一次大好机会将其全套的哲学和神学思想一点不漏地灌输给当时在校求学的年轻修士。阿奎那在此一待就是三年,在教课之暇,他又蕴酿出另一部更伟大的神学著作。1266年,他开始执笔勤耕,呕心沥血地撰写他的第二本著作《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ca)。
1268年,道明会又派遣阿奎那返回巴黎大学。这样,阿奎那离开罗马,于1269年初,重回巴黎大学第二次担任教职。除了教书之外,阿奎那还管理教会事务,同时也成为法国国王路易八世(Louis VIII)的国事顾问。1272年,阿奎那家乡的道明会分会请求他回家乡建立一所神学学校,阿奎那觉得义不容辞,于是决定回家乡助道明会一臂之力,他选择在那不勒斯设立学校并亲自担任学校的教授。与此同时,他仍夜以继日地从事着《神学大全》的写作。
但是,在1273年12月6日,一次奇验的事情发生了。在这一天的弥撒仪式过程中,阿奎那突然觉得内心沉浸在无比的欣悦之中,以致于晕倒在地,虽然眼睛大睁着,却对周遭发生的事情浑然不知,也不能说话,众人都以为他的身体出了什么状况,赶紧将他扶在座椅上,并为他焦急地祷告。
一个多时辰过去了,阿奎那似乎神志清醒过来,众人这才甚感安慰。可是,阿奎那醒来的第一句话却让众人大吃一惊,他对大家说:“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动笔写作了。”
他的同事兼朋友雷金纳德(Reginald of Piperno)耐心地劝他:“托马斯,我们不知道你刚刚为什么会失了神志,也许你太累了。赞美主,你现在终于苏醒了。我们知道你身心虚弱,但你不用着急,你就好好地给自己放一次长假,好好地休息,等到身体恢复之后,再继续你的写作。你写的书对我们,对整个教会都太有用了,太有指导性了,你绝不能半途而废,也不能辜负了全教会对你的期望啊。”
“谢谢你,雷金纳德。你不用劝我了,因为我实在是写不下去了。”阿奎那微笑着,声息微弱地说,“我从前写的所有的东西,今天在我看来,其实都是草木禾秸,不值一文。”
在接下来的有限岁月里,阿奎那果然不再动笔。实际上,未到50岁的阿奎那因多年的研究讲学著述等工作,已经积劳成疾,身心交瘁,他自己似乎也觉得他在这个世上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1274年1月,教皇贵钩利十世(Gregory X)指派阿奎那参加在法国举行的第二次里昂会议(Second Council of Lyon),请他借出席这次会议之机,调查研究西方拉丁教会和东方希腊教会之间的差异以供教廷制定调和东西方教会间关系的政策做参考。阿奎那明知身体极差,百病缠身,但他仍然决定动身前往法国。
不日,阿奎那骑着驴,带了几位仆人从意大利起身沿亚壁古道向里昂方向行进,没走多远就不慎撞上了倒落在地的大树上,头被严重碰伤,旧病又随之暴发。他的一位侄女正好在附近拥有一座城堡,于是他被抬进城堡疗养。可是,他的病情开始一步步恶化。阿奎那知道他已经走到人生的终点,他不想死在城堡而是想死在修道院或教堂里面,可是附近又没有道明会的修道院或教堂,于是他要求仆人们把他抬进附近的属于熙笃会一派的福萨诺瓦修道院(Fossanova Abbey)中。
1274年3月7日,经过七周的病痛煎熬后,这位曾经站在中世纪经院哲学最高峰的一代宗师阿奎那溘然长逝。


➕➕➕➕

本节的音频链接:https://youtu.be/KNjSzZ5WxpQ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节分解。

没有评论:

Free counters!

总浏览次数 (since November 26,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