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日星期二

【教会史演义】第183节 全能博士:托马斯·阿奎那(三)

  正所谓,青出于蓝胜于蓝。托马斯·阿奎那在巴黎大学深造期间,得到阿尔伯图的精心栽培,学业突飞猛进。仅仅数年,他已然是巴黎教会圈中的一位声誉卓著的神学家,连教皇陛下都对他刮目相看。约1248年,教皇英诺森四世(Innocent IV)颁布一项任命,邀请阿奎那可以以道明会修士的身份回到其故乡的卡西诺修道院当院长。阿奎那那一年才24岁,他从小在卡西诺修道院受启蒙教育,其家族也希望他长大后能在卡西诺修道院服务,教皇对他有如此重大的任命,可见教廷对阿奎那的器重之深。
不过,阿奎那早在几年前就已声明他这一辈子也不会再回卡西诺修道院,而只愿意终身为道明会服务。但是,教皇的美意又不好直接地回绝。正在他踌躇之际,就在几乎同一个时期,道明会也做出一项决定,其恩师阿尔伯图受道明会遣派要回到科隆的一所新办大学里出任教授。阿奎那大喜过望,于是赶紧向教皇汇报,以想跟随恩师去科隆继续学习为借口将卡西诺修道院院长的任命合情合理地婉拒掉了。就这样,阿奎那顺利地跟着阿尔伯图离开巴黎来到科隆。
在科隆,阿尔伯图让阿奎那暂时以神学硕士生的身份在大学里当助教指导学生。阿奎那性格沉静,平日里沉默寡言,再加上他块头挺大,头颅也大,身材肥胖,皮肤黝黑,发髻总是束得很高,他的学生们见到阿奎那的样子,就错以为这位新助教笨拙愚钝,甚至还在私底下给他起了一个叫做“笨牛”的绰号。阿尔伯图知道后,很不以为然,告诫这些顽皮的学生:“你们尽管可以叫阿奎那为‘笨牛’,但我实在地告诉你们,阿奎那是只鸿鹄,他大智若愚,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你别看他现在说话不多,但在不久的将来,他一定会发出嘹亮的呼啸,连整个世界都能听得见呢。”
在科隆的约四年岁月里,阿奎那一边助理阿尔伯图教学,一边指导学生研习旧约圣经,并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在教学空暇,他开始注释圣经《以赛亚书》、《耶利米书》和《耶利米哀歌》。
1252年,阿奎那回到巴黎继续他的神学硕士学业,花了三年多时间研习经院哲学前辈彼得伦巴都所著的神学教科书《四部语录》并对其进行注释工作。尽管他拥有天赋秉异,又因刻苦勤勉而学识斐然,但却由此受到许多人士的妒忌和攻击。又因他是道明会修道士,这更加引起与道明会相互竞争的方济会修道士们的敌对和发难。正是由于这些阻力,阿奎那想在巴黎大学谋获学位并进行教学的努力一直没有结果。直到1256年,阿奎那才获得了神学硕士学位(Magister),并于次年如愿以偿地在巴黎大学谋得一席正式的教职。八年寒窗无人问,只有道明会的同仁们和恩师阿尔伯图无怨无悔地支持着阿奎那。
虽然阿奎那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获得神学硕士学位,但是有学位没学位对阿奎那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因为那此时的阿奎那早已名满天下,根本不需要什么学位来给他锦上添花。实际上,他的名声和学识已经远远超过他的恩师阿尔伯图。阿尔伯图眼见这位门生在各方面都超越自己,心中不但不嫉妒,反而是心花怒放,极为满意,见谁都要将阿奎那好好地夸赞一番,还找着机会把这位高足举荐给欧洲各教会和各修道会的领袖们。阿奎那从此频繁地在巴黎和罗马等地执教讲学,并着手研究总结自奥古斯丁以来的神学家们和经院哲学派前辈神学家们的神学理论并加以阐发,又把恩师阿尔伯图所崇尚的源于亚里斯多德的“自然神学”理论引入起来,把经院哲学推向最高的境界,由此渐渐形成一套新颖的基督教神学体系,史称“阿奎那派神学”。
托马斯·阿奎那把经院哲学推向最高境界

按照阿奎那的见解,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求得的知识”、“本性的知识”,就是哲学,是来自自然界的;另一种是“启示的知识”、“超性的知识”,就是神学。超性知识的接纳是信仰,本性知识的获得是理性。本性知识是借着理性的追究,人对其本身明显清楚,人的理智可以明白,藉五官感觉得来的资料,抽出共相,从而形成观念,获得知识。超性知识则是借着神的启示,人对其本身事理不清楚,其道理有些人的理性可以懂得,如人的灵魂存在,有的道理却超出人的理解能力,比如神的“三位一体”。超性的知识与本性的知识都是真理,相辅相成,彼此毫无冲突,所以,哲学与神学并不矛盾,因为两者均由上帝而来,而上帝本身即是永恒的真理,哲学之真理与神学之真理不可能相互矛盾。
人类探讨神学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求得认识上帝,为了知道人类自己的起源和归宿,这种知识一部分是由“理性”而来,也就是用自然神学方法论得来,但理性所能得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充分的,必须由“启示”加以扩充,而启示是由圣经而来,圣经乃是唯一的最高权威。不过,圣经必须拿教会的议会决定和古代教父遗著的阐释来理解,也就是说,必须按照教会的立场来解释。阿奎纳的这种主张加强了教廷的权威,当然得到教廷的首肯和赞赏。
关于上帝,阿奎那认为,上帝是初因(first cause),是纯全的活动(actus purus),是最实在与最完全的存在,是绝对的实质,是万有的起源与归宿。上帝是全然的爱,他全然善良,全然正义,全然自足。因为上帝自己是爱,所以他创造宇宙万物,不是为了他需要什么,而是为了以受造之物作为施爱的对象,借着创造发扬其一己之爱。上帝管理一切,他预定一些人得永生,也预定一些人被弃于罪中受永诅;人有自由意志,人的行动出于意志,但这并不否认上帝有从中的决定权,上帝准许恶的存在,而结果是引领全人类达到更高的善良地步。人受洗之后便得重生,原罪与受洗之前个人所犯的罪均得到赦免,但是犯罪的倾向并不因此完全消灭。受洗之后人所得的恩典,假如利用得当就可以抵挡罪恶,可以促成基督徒的美德。(彤案:这些观点一直以来都引起人们的争议不断。要注意,阿奎那的神学观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实际上,他有很多观点并不正确。)


➕➕➕➕

本节的音频链接:https://youtu.be/LWETFCcwQjM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节分解。


没有评论:

Free counters!

总浏览次数 (since November 26,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