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1日星期六

【教会史演义】第180节 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兴起(四)

其实,彼得伦巴都跟他的老师户哥年纪相仿,也是出生于约1096年。他的家乡在意大利西北部比利牛斯山西段南麓的穷乡僻壤,从小家境贫寒。少年时代,彼得伦巴都就读于家乡的教会学校,他读书极其用功,大有悬梁刺股的精神。因成绩优异,他被转荐到意大利中部卢卡城(Lucca)深造。在那里,彼得伦巴都又颇得卢卡大主教俄多(Odo of Lucca)的赏识。俄多于是把这位草根出生的学生向“圣徒领袖”伯纳德举荐。
经伯纳德的帮助,彼得伦巴都离开意大利负笈法国求学,先是在兰斯(Reims)的教会学校里从事研究和教学,在那里他接触到了亚伯拉德的神学思想,并深受影响。1134年,仍是借着伯纳德的帮助,彼得伦巴都抵达当时的神学研究之都巴黎,在圣威克多教堂担任圣职,由此为契机,他结识了一代神学宗师“圣威克多的户哥”,拜他为师。在接下来的10多年间,他受到户哥本人精心的栽培。
彼得伦巴都神学思想的形成受到亚伯拉德辩证法和户哥神秘正统论的双重影响,尤其受户哥的影响最大。他虽然没有两位大师的创造性,但却独具系统性的思维,能细心比较各种不同的教理教义,并以此而跻身“早期经院哲学四大名师”之列。他确实地认为,人的理性仅仅只有形式上的意义,唯独圣经才是最高的权威;其二,基督为罪人而死,这就是代人赎罪,使罪人得以进入神的爱之中而从罪中被释放出来;其三,神的恩典可以分为“运作恩典”和“合作恩典”,“运作恩典”完全是神自己的工作,叫人因着信心而转向神,“合作恩典”则是要求人可以接受恩典而与神合作。
从1140年起,彼得伦巴都已经在巴黎神学学术圈内小有名气,后来还在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升任神学教授,并应着巴黎大学的要求,动手编著一部神学教科书《四部语录》(The Four Books of Sentences)。约在1147年,他完成了这部名著,并在1155年左右将该书修定出版。一时之间巴黎纸贵,彼得伦巴都也因此书而得享盛名。
在《四部语录》中,彼得伦巴都收集了各类信经条例和先代教父们著作中的关于基督教教理的语句,把它们按照四大主题分类汇编成卷。这四大主题分别是:三一神论、创造论、基督救恩论、圣礼及末世论。他使用辩证法的手段将摘录的语句加以注释,其书措词浑厚,引据考典,触类旁通,让人惊叹。
该书虽然蔚为大观,但教廷认为,其中有些字句不甚严谨,于是一度查禁此书,让彼得伦巴都有些怏怏不乐。但是胳膊扭不过大腿,他也只能默默忍受。1160年,彼得伦巴都在巴黎去世。
谁知到了1215年,《四部语录》一下子重新获得教廷的肯定而获得解禁,该书随之立即就成为13世纪神学家们争相评释的焦点,书中关于七项圣礼的论述也完全被教廷采纳而成为天主教的正统圣礼。七项圣礼为洗礼、坚信礼、晚餐礼、认罪礼、搽圣油礼、授职礼、婚礼。据信,这些圣礼都是要么直接由基督所设立,要么间接经由使徒所设立,都能将基督的救恩带给教会信众;基督既是教会的元首,教会又是基督的身体,那么,这些圣礼正是教会与基督相契的凭借方式,如若舍此,则别无它法。从13世纪起,一直到16世纪,《四部语录》被所有的天主教神学院列为必修基础课程。

再说,彼得伦巴都去世之后,经院哲学的初熟算是告一段落。从12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欧各地的神学研究虽然继续开展着,不过,基本上都是因循守旧,没有什么开创性或突破性的人物和成果,学术思路都是踏着安瑟伦、亚伯拉德、户哥、彼得伦巴都这四大名师的足迹蹒跚而行。
但是,也是正在这个时期,亚里士多德哲学开始更多更广地渗入西欧经院哲学圈子。其实,西欧神学家们很早就注意研究到古希腊哲学,但对柏拉图哲学的研究为多,对亚里士多德哲学和著作却知之甚少。到了12世纪下半叶,住在西班牙以及法国南部的一些犹太人向西欧学术界大力推介亚里士多德,这才使得以亚里士多德哲学在西欧引起广泛重视。加之,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西欧拉丁势力侵入东部君士坦丁堡而促成了欧洲东西部的文化交流,各种东方的希腊哲学著作被直接翻译成了拉丁文,这一串现象遂成为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在西欧被“重新发现”的时代背景。
因着这一股“被重新发现”的哲学思想的加入,“早期经院哲学”在13世纪时蔚然发展成为“高级经院哲学”。在这一个历史最高点之上,中世纪经院哲学可谓是瓜熟蒂落。此时,在这个最高点处站着的人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思想家兼哲学家,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大师中的大师”。他的成就远远超过前述的四位前辈名师。此人究竟是谁呢?请看官继续读下去,便可以知晓。

➕➕➕➕

本节的音频链接:https://youtu.be/nbVSgxZuNUc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节分解。

没有评论:

Free counters!

总浏览次数 (since November 26,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