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星期五

【教会史演义】第175节 十三世纪两大托钵修会之一:道明会

在13世纪,西欧有两个盛极一时、影响至钜的主要修道士团体,一个叫方济会(Franciscan Order),另一个叫道明会。这两大修会都是在罗马教廷对付迦他利派和瓦勒度派这两大异端教派的斗争中应运而生的。尤其是道明会,它在教廷镇压迦他利派的斗争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趣的是,虽然这两大修会为对付异端教派竭尽全力,但是这两大修会却在有意无意之中效仿着那两大异端教派的行为,一是拥有传道的毅力和祷告的热心,二是对禁欲主义的严格持守。两大修会都决意在“使徒贫乏”的精神中生活,修士们自愿发誓坚守贫穷,完全依靠捐助生存,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人都不积蓄财产,不建立任何的有形修院和教堂。他们积极维护基督教正统教义,四处布道,甘愿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跟以往的一些修会如本笃会、克吕尼会、熙笃会等修士的腐败丛生的生活方式形成鲜明的对照。不仅如此,两大修会修士连日常食物所需都是以乞讨为主,所以,时人称他们为“托钵修会”(Mendicant)或“乞食僧团”。在当时,两大修会修士的慎言谨行为对挽回罗马教会丢失已久的威信起到了积极作用。正因如此,13世纪的几位教皇对方济会和道明会都深表嘉许,对两大修会修士都刮目相看,常常委以重任。
那么,两大修会是什么来历呢?它们的创始人又是谁?
我们先来说一下道明会。它也称为“多明我会”或“多米尼古派”。“道明”、“多明我”或“多米尼古”只是不同的中文译名而已,它们其实都是指该修会的创始人道明(Dominic)。
道明于1170年生在西班牙的凯勒若佳(Caleruega)地区,双亲都是虔诚的天主教信徒。道明的性格中从小就展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宗教热情。长大以后,双亲把他送至当时的大都市帕伦西亚(Palencia)求学。他在那里学业有成,花了6年的时间学习文学,又花了4年的时间学习神学,在同辈中他表现得尤其出类拔萃,深受老师和当地教会的青睐。1191年,西班牙发生大饥荒,道明捐出他的钱,罄其所有赒济贫乏饥饿的穷人。不久,他受推举担任附近城市阿斯马(Osma)教会的执事。从1201年起,道明跟阿斯马主教提埃哥(Diego)结为莫逆之交。
1204年,受罗马教廷派遣,道明陪同提埃哥一起遍历法国南部,他们的任务是在那里展开对迦他利派归信天主教正统信仰的计划。可是,两人在这些地方的所见所闻却让他们对当地由罗马教会派驻来的传教士深感失望。大多传教士常用复杂而铺张的宗教礼仪来传道,又以自以为是的宗教权威来威慑一般百姓,加之一些传教士在生活上腐化堕落,因此他们倍受迦他利派中人和受迦他利派影响的平民百姓的轻侮奚落。
身感切肤之痛的道明和提埃哥觉得非常有必要对传教士的传教方略和传教士的精神意志进行一次彻头彻尾的大改革。提埃哥后来在法国南部参加了一次传教士大会,他在会上振臂疾呼,极力倡言说,传教士们应该好好地反躬自省,要向迦他利派的“全徒”们的好行为学习。那些“全徒”们虽然信仰不纯、而且藐视教廷,但他们却持守“使徒贫乏”的伟大精神,传教士们唯有禀承不贪财物、克己牺牲的决心和毅力,才能热心地奉献,专心地传教,才能吸引那些漂泊于教会之外者甚至迦他利派中人归正。那些萎靡不振的传教士听了提埃哥这番言辞,犹如受到当头棒喝,惊骇之下,大都受到提埃哥劝勉的激励,表示愿意按着提埃哥之所言来行事为人。一场改革运动就此悄然展开了。
提埃哥领导的改革运动很快初见成效,传教士们也意气焕发,经他们努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法国南部就有很多迦他利派的人重新投入罗马教廷的怀抱。1206年,提埃哥奉命返回西班牙的阿斯马教区继续他的主教之职,不久在任所之内与世长辞。
道明毫不犹豫地接过了提埃哥的改革大旗,也继承了提埃哥的工作责任,矢志将改革引向深入。道明强调,只有能活出圣洁谦卑、以及能行苦修生活的神职人员才能感化众人。道明的工作受到迦他利派的尊重,迦他利派与罗马教廷的尖锐矛盾有所缓解。在这种情况下,道明反对对迦他利派斗争的扩大化。结果,教廷根本不认同他的决定,坚持对迦他利派继续实施严打。这给道明极大的压力,也让道明的工作受到不小的打击。当时,正好有些地方邀请道明去当主教,心灰意懒的道明便向教廷发出辞呈,辞谢了在法国南部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工。
但是,道明并没有放弃他一直坚持的原则和精神。1215年,道明的朋友、法国图卢兹(Toulouse)的一位富人彼得赛拉(Peter Seila)捐了一所屋子给道明居住。道明于是带了6位门徒搬到这里,随即决定在这里成立一种更简单、与初代使徒教会相类似体制的修道会,这就是道明会。同年,道明到罗马列席第四次拉特朗大公会议,请求教皇英诺森三世批准他业已成立的修道会。英诺森三世对道明的工作表示嘉奖,但并不批准他成立新的修道会。于是,道明采取权宜之计,把道明会的会规以11世纪时著名的奥古斯丁修会的会规为基础,暂时算是奥古斯丁修会下属的一个支会。到了第二年,即1216年,霍诺里乌三世(Honorius III)当了教皇,他批准了道明会的正式成立。道明会算是名正言顺了。
道明会起初只是一个小修会,其目的是为了以使徒保罗的教训为法则,培养一些能向民众讲道、拥有良好教育的圣职人员,以此收服民心。他们主要是在城市的中上阶层传教,立志走遍欧洲去扑灭异端与无知。为了培养未来的教会领袖,道明特地派遣修士到当时的教育中心诸如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和博洛尼亚(Bologna)等大都市发展。道明会从此发展神速。到1220年,他们在博洛尼亚召开了第一次修会全体大会,编订的会章称为“传道会宪章”(Order of Preachers),所以道明会有时也被称为“传道兄弟会”(Order of Preachers)。在会上,道明会决定采取中央集权式管理体制,设立“总会”(Ceneral Chapter),由总会选举出“总会长”(Master General)一人终身担任该会领袖。总会之下有省会,设立由省会选出的“省会长”(Provincial Prior)一人,任期四年。道明会的组织结构至此完臻。该会修士一般有统一的着装,他们常穿黑色斗篷,因此人称他们为“黑衣修士”(Black Friars)。
1221年8月6日,正当道明会大展鸿图之时,道明却因其一直过着严格的简约生活,加上工作的劳碌,他积劳成疾,精疲力竭而死,死时年仅51岁。他的遗体至今仍被安葬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教堂(Basilica di San Domenico)的圣髑龛内。
道明会(早期译为多明我会,亦称为宣道兄弟会)的创办人:圣道明

不过,道明死时,道明会已有60多处会所,分布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意志、英格兰等诸侯国的8个省区。之后,道明会仍然继续扩展。
道明本人是个严谨的传道人,品格纯正,谦卑舍己,一身立志效法使徒保罗,传扬基督福音。道明会修士虽为修道士,但并非离群索居,他们潜心修练,入世为世人服务,供应他人的属灵需要。他们起初的宗旨就是服务平民。可除了传教和教导民众以外,道明会修士特别注重学问修养,提倡学术探讨,传播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奖励学术研究。当时在欧洲的许多大学里,都有该会修士任教,后来在他们中间产生不少中世纪的大学者、神学家和教会改革家,后来的大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就是其中的最佼佼者。阿奎那这个人我们以后会详细介绍。
正是由于道明会修士不断上升的社会声望和学术声望,使教廷常任命道明会修士担任异端裁判所的裁判员,后人恨屋及乌,以致于让某些道明会修士多多少少地背上了异端裁判所穷凶极恶的名声。
顺便提一下,后代一些道明会修士特别推崇罗马教廷有关“圣母马利亚”的祷文,并声称“圣母”马利亚曾亲自授给道明一部《玫瑰经》。道明会修士将《玫瑰经》加以推广,成为后来天主教徒最普遍传诵的“经文”。不过,这种故事都查无史实,甚至可能是张冠李戴。无论如何,道明会修士对“圣母马利亚”崇拜有加,这一点是毋庸置议的。
另外,由于道明会极力鼓吹提高人们的知识程度,培养了很多高级知识分子,这为道明会抹上了一层贵族色彩,以致脱离了道明会平民化的初旨。所以,后来的一般中下层民众虽然仍尊重道明会,但是他们却更加拥戴与之同时代的另一大修会:方济会。

➕➕➕➕

本节的音频链接:https://youtu.be/iSjuOjvWgpk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节分解。

没有评论:

Free counters!

总浏览次数 (since November 26,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