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4日星期一

【教会史演义】第126节 第二次尼西亚大公会议

伊琳娜决心以实际行动向整个世界来证明她可是拜占庭帝国货真价实的真正皇帝,于是她首先在宗教政策上改弦易辙,发出命令要求帝国上下的教会,不但不必“废像”,而且主张“用像”。这样做,一方面是她本人就是“赞成图像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巩固和发展跟罗马教会的关系。
784年,伊琳娜把自己从前的宗教顾问塔拉索斯(Tarasios)任命为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象所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拜占庭高官一样,塔拉索斯有很高的神学修养,但他以前并未在教会中担任过任何圣职,甚至是倾向于“废除圣像”。不过,他在政治上坚决支持伊琳娜,所以做了伊琳娜的私人助手并深得信任。
当塔拉索斯接到委任令时,他颇有些踌躇。虽然以前也有未曾担任过圣职的人得到皇帝的任命之后,一下子空降到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这一东方教会最高圣职的位置上,但是塔拉索斯总觉得自己只曾在政府中担任宗教顾问,没有担任过圣职的资历,冒然接任最高圣职恐他人不服。为弥补这一点不妥,伊琳娜下令君士坦丁堡教会先将“执事”和“神甫”两职同时授予塔拉索斯,然后再经“选举”,推选出塔拉索斯为大主教。这样,塔拉索斯才心安理得坐上了大主教的宝座。当然,他随着主人的意思转变了态度,摇身一变,成了“赞成图像派”,积极谋求跟罗马教会之间的关系正常化。
之后,伊琳娜着手以政治手段来解决“图像之争”问题,她要用主教会议的权威来判定“反对图像派”为异端,以此支持她的“用像”主张。786年,她以共治皇帝的名义召集教会主教到君士坦丁堡开主教会议。塔拉索斯敦促伊琳娜,要借这个机会向罗马大主教哈德良一世发出邀请,请他派西方教会的代表团来出席会议。伊琳娜准奏。
哈德良一世在接到邀请之后,他先是对塔拉索斯以世俗官员身份空降到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的位置上极为不满,不承认塔拉索斯的大主教身份,但同时,他见到伊琳娜果然是跟自己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赞成图像派”,于是还是勉强同意派出了一个西方代表团参加会议。
8月,主教会议在君士坦丁堡的圣使徒教堂召开。在当时,圣使徒教堂是君士坦丁堡的第二大教堂,仅次于圣索菲亚大教堂,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大帝的陵墓就修建在该教堂北翼的底部,“圣师”屈梭多模的遗骸也安葬在此处。伊琳娜盘算着﹕这里是召开主教大会的理想地点。
不过,“反对图像派”早听说了这次主教会议的目的,当然不甘束手待判。于是,他们鼓动帝国军队中那些效忠先皇的军人们发动政变。因为前几位拜占庭皇帝都是“反对图像派”,军队中许多高级军官当然也是这一派,他们都预感到主教会议即将做出的异端判决将会触及自身的利益,因为一旦“反对图像派”被判为异端,这一派的军官就极有可能遭清洗,轻者丢官失权,重者流放夺籍。
但无论是伊琳娜还是塔拉索斯都没有算计到军中的政变阴谋。政变就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发生了。军队冲进圣使徒教堂,用武力驱散与会主教。主教们面对这场突发的暴力事件,只能狼狈出逃。会议只能草草收场,自然也没有取得任何结果。
不过,伊琳娜的禁卫军以极快的速度镇压了这场政变。787年9月,待局势稳定后,她重新召集那些被驱散的会议代表继续开会,这一次,会场被安排在尼西亚小城。这里离君士坦丁堡230多公里,环境优雅,秩序井然,460多年前,基督教一大尼西亚会议就是在这里举行的。虽然尼西亚较为安全,但伊琳娜吸取了教训,仍然派驻重兵把守城池和会场。
会议终于顺利举行。有380名主教参加,其中有罗马大主教哈德良一世派来的代表团成员。会议从9月24日一直开到10月13日,共有七个议程,基本上都是由塔拉索斯来主持。
会议结束时,与会主教达成共识,诅咒“圣像破坏运动”是异端。众代表认为,所有圣像,包括十字架﹑福音书等等,均理应受到教会的尊敬,但是,“尊敬”并不是真正的“崇拜”,因为只有神性才配受崇拜,对圣像所表示的尊敬乃是尊敬圣像所代表的对象,凡是向圣像致敬的,乃是向它们所代表的对象致敬;况且,经常注目于圣像绘图或雕像,能使圣像所代表的对象常常留在人们的心中,让人念念不忘,具有帮助信徒维持信仰的良好果效。
会议又向伊琳娜和君士坦丁六世两位共治皇帝致信,信中说道﹕认可并使用圣像是有根据的,因为基督是“真人”,而福音书上所说的基督的事迹也是真正的历史性事件;所以说,神性并不远离物质世界这个原理是得胜了,正如在道成肉身中,物质世界能成为达到上帝之途径。
会议还制定了22条教会法规,下令严禁收藏异端和反对圣像崇拜的书籍,着令全部销毁它们。除此之外,鉴于当时“嗣子论”有死灰复燃的倾向,会议又再次诅咒“嗣子论”为异端。我们以前讲过,这种“嗣子论”或称“养嗣主义”,就是一种异端的基督论主张,说是耶稣基督不是神的亲生儿子,而只因为耶稣有美好无私的品德,才被神收为“养子”或“嗣子”,其根据是圣经中有称基督为“仆人”的经文。但大会认为,圣经对基督的“仆人”称呼是指基督的谦卑、服从和听命至死的态度而言的,并不是指其真实身份地位而言的,基督的真实身份地位是他的神性,是与父神同等的。
西方代表团在会上也表决支持大会关于“用像”和“尊敬圣像”的决议。最后,希腊文版的大会决议由西方代表团送回至罗马教会,由哈德良一世签署批准,并命人翻译成拉丁文备供西方教会参照使用。
这次会议史称“第二次尼西亚大公会议”,主要与会主教大多来自东方教会,但罗马大主教也派出了西方教会的代表参加,所以它也是东西方教会共认的“第七次大公会议”,或俗称“基督教七大”。实际上,这次会议也是教会史上由东西方教会共同认可的最后一次“大公会议”。因为随着东西方教会的分裂,在787年以后由东西方各自举行的主教会议虽然都声称是“大公会议”,但相互间都不承认对方所举行的会议是“大公会议”。
这次会议宣布圣像破坏运动为非法,“反对图像派”是异端,在会后的伊琳娜统治时期,“反对图像派”受到巨大打击,其活动有了大幅收敛,但“圣像破坏运动”并没有就此完结,实际上,双方由此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到了813年,亚美尼亚人利欧五世(Leo V)做了拜占庭皇帝,此人效法君士坦丁五世,召开了一次宗教大会,批判否认了第二次尼西亚大公会议的决议,发起了第二次“圣像破坏运动”,“反对图像派”又卷土重来。直到843年,米海尔三世(Michael III)登基为拜占庭皇帝,他才下令恢复“尊敬圣像”。到了这时,圣像破坏运动才黯然落幕,历时一个多世纪的“图像之争”才算正式结束。这些是后话,我们只是提及,就不再详述了。
第二次尼西亚大公会议

➕➕➕➕
欢迎关注和订阅我的Youtube频道以便收听。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fFLtqiKsnCa96vwTIdijBGfaZICcBhQ
本节的音频链接是:https://youtu.be/NLbRKGosl78
本节的博客链接是:https://usstamps.blogspot.com/2022/11/126.html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节分解。

没有评论:

Free counters!

总浏览次数 (since November 26,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