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日星期一

【教会史演义】第82节 迦克墩会议

 
强盗会议让丢斯库若所领导的亚历山大派再次获胜一个回合,亚历山大的地位和锋芒一时盖过君士坦丁堡,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丢斯库若有大太监屈撒浮斯的支持,而屈撒浮斯的背后又是已经同情“基督一性论”的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也就是说,强盗会议之得逞绝大部分的原因是狄奥多西二世在政治上的支持。其结果是,在教义上,基督论的争论仍然没有解决;在教会之间,亚历山大教会大大得罪了罗马大主教利欧,进而最终失去了罗马教会的支持;另外,罗马大主教利欧跟东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二世的关系也降至冰点。
可是,丢斯库若高兴得太早了一点。第二次以弗所会议结束刚过了十个月,450年7月,狄奥多西二世在骑马时意外坠马摔死。狄奥多西二世的姐姐普喀丽亚返回宫廷,将权臣大太监屈撒浮斯斩杀,自己独揽皇权。普喀丽亚虽已有“女奥古斯都”的头衔,可是罗马元老院就是不愿意让普喀丽亚这样一个妇道人家独自执政,他们要求有一个男性“奥古斯都”与她共同执政。普喀丽亚思前想后,决定自己下嫁一位来自色雷斯﹑手握军权的帝国军队将军马尔西安(Marcian),普喀丽亚开的条件只有一个:为了维护自己的处女般的纯洁,她和马尔西安只是名义上的夫妻。按现在的话来说,普喀丽亚与马尔西安两人搞了一次“假结婚”。这样,普喀丽亚与马尔西安闪电结婚之后,两人各得其利:马尔西安因此得到帝位;普喀丽亚因此得到军人支持,又得以与马尔西安共同执政。
在教会事务上,普喀丽亚原是亚历山大派的支持者,当年她曾极力反对聂斯脱利的“基督二性说”,但是她跟罗马教会一直保持着特好关系,常与利欧有书信往来,她对写在《利欧大卷》中的基督论极为赞赏。新皇马尔西安本人对教会事务原本不太感兴趣,但是因着对普喀丽亚的“下嫁”而对她感恩戴德,所以开始对教会事务关注起来,但是国家事务和宗教事务的大事小情,他基本上以普喀丽亚的意见为准。普喀丽亚与马尔西安因丢斯库若结交前朝权臣屈撒浮斯而对他极为反感,他们开始转变立场,进而视亚历山大派所持的“基督一性论”为异端。
利欧也瞅准了这个契机,很快修书致马尔西安,曰:“东罗马帝国马尔西安万岁陛下平安。先恭祝陛下登基之喜,陛下之执政乃东罗马帝国之洪福,我们西部教会也衷心地拥戴。反而是陛下治下的东部教会对陛下的新政并不热心,东部教会由丢斯库若一手遮天,他到处宣讲基督一性论的异端斜说,混淆视听,制造分裂,为害不浅。为统一教会的正统教义,肃清丢斯库若之流毒,我已跟我们西罗马帝国瓦伦提尼安三世万岁陛下商妥,拟在近期于我们意大利举行一次东西部教会主教大公会议,以期拨乱反正,奠立正统基督论。请陛下批准为荷。”
马尔西安收到信之后,向普喀丽亚请示,然后给出答复曰:“朕虽亲政时日不多,已感丢斯库若及其一性论之危害,经深思再三,同意你的开会请求。只不过,会议地点放在西方之意大利不太妥贴,一来,意大利常有匈人蛮族军队之骚扰;二来,丢斯库若等引起的争论毕竟是在东部教会为最激烈,会议宜安排在东罗马帝国境内。朕已想好会议地点,就在迦克墩(Chalcedon)举行。开会的日子定于明年10月8日举行。可以由你亲自来迦克墩主持会议。”
马尔西安既然同意召开一次大公会议,那么在会议召开地点这个问题上,利欧只好放弃原先的设想,同意在迦克墩开会。但是,他自己又不想亲自主持,甚至也不想亲自参加。按惯例,利欧决定派代表出席并主持会议。
开会之前,马尔西安将原来因受丢斯库若打压而被免去圣职的一些主教官复原职。他还特地为在第二次以弗所会议上受诅咒,又受伤而死的前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夫拉维安平反昭雪,还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安葬仪式。这一切都是为了迦克墩会议的召开制造氛围。
与此同时,利欧派了两位主教和两位神甫代表西部教会来到迦克墩,代表利欧加入会议裁判团。丢斯库若未被邀请参加会议,而是被请到一座教堂中去等候会议的决议。
迦克墩靠近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海口,是一座位于小亚细亚比提尼亚(Bithynia)的古代城市,其位置大约在今天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的卡德柯伊区(Kadikoy),它与东都君士坦丁堡一衣带水,几乎是正对着东都,交通比较便利。
451年10月8日,教会史上公认的第四次全国性的大公教会主教联席会议(或者也可以俗称是“基督教四大”)在迦克墩如期举行。

迦克墩会议

会议的出席率非常之高,约有370位主教或主教代表参加,他们绝大多数来自东部教会,但是会议裁判团中多是利欧的代表,他们大权在握。马尔西安原来的旨意是希望会议裁判团以《利欧大卷》中的基督论为指导,立此为正统,尽量减少派别之间的无谓争执和拖延,尽快做出决议,尽快结束会议。
大会开始之后,首先将第二次以弗所会议决议全盘否定,裁定丢斯库若和优提克斯为异端加以咒诅。接下来,会议裁判团将《利欧大卷》提请与会主教们审阅,希望大家都能接受《利欧大卷》。
可是,东部教会的大多数主教们虽然对丢斯库若以往的嚣张气焰和优提克斯所持的基督论十分不满,但是他们对《利欧大卷》中所宣告的基督论也不敢完全苟同,甚至认为利欧的基督论跟已被诅咒为是异端的聂斯脱利基督论是一回事。加之利欧本人及其代表都是出自西部的罗马教会,西部教会试图在东部教会施加影响,这也让东部教会的主教们感到非常地不自在。于是,在接下来的数十天之内,纷争再起。
利欧的代表向大会呼吁:“各位同道,罗马教会大主教本是使徒统绪,承继的是使徒传统,罗马教会本身乃是当年由使徒彼得亲手建立,由使徒保罗亲自牧养,他们的教诲都是从耶稣基督那里亲身领受的。利欧大主教在《大卷》中对基督神性和人性的表述,实际上是跟贵东部教会的区利罗大主教当年在《十二章》中所表述的基督论,两者说的是同一个意思。”
其实,《利欧大卷》明确说了基督的神性和人性是基督完整无缺的两个属性,而区利罗的《十二章》只强调基督的神性而忽略基督的人性,两者之间实有天渊之别。利欧的代表之所以说两者是同一个意思,其实是一种妥协性的调和论调,是想借此获得与会主教们的快速认同,因为区利罗的《十二章》在当时已为东部教会的大多数人所默认。显然,这一招非常管用,主教们愿意以《十二章》为基础和标准来审视《利欧大卷》。
会议随后决定组成一个特别委员会,由时任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的亚纳多留(Anatolius)领导特别委员会,对《利欧大卷》的内容进行严格审视。五天之后,特别委员会得出结论:“经仔细审慎的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利欧大卷》与区利罗《十二章》两者所说的基督论是互相兼容并蓄的,《利欧大卷》完全可以用区利罗大主教的思想来诠释。故此,建议大会接受《利欧大卷》为教义正统。”
虽然如此,仍有不少主教仍然不同意《利欧大卷》。争吵仍然继续着,不少人甚至立刻退场以示抗议。裁判团于是向皇帝马尔西安禀报,建议大会效仿以前的大公会议的做法,搞一个阐明全教会共同立场的信经。马尔西安表示同意。
于是,又过了十几天,大会根据《利欧大卷》和《十二章》草拟出了一个信经。自然地,这个信经的内容比较冗长,有的地方说得非常含蓄,这是为了照顾到东西部教会基督论思想的方方面面,实际上是取了两种思想的最大公约数。这个信经,史称《迦克墩信经》。它有数个不同的版本,兹将其中的一个公认版本摘录于下:
我们跟随圣教父,同心合意教人认识同一位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是神性完全、人性亦完全者; 他真是上帝,也真是人,具有理性的灵魂,也具有身体;按神性说,他与父同体(consubstantial);按人性说,他与我们同体;在凡事上与我们一样,只是没有罪;按神性说,在万世之前,为父所生;按人性说,在晚进时日,为求拯救我们,由天主之母(theotokos),童女玛利亚所生;是同一基督,是子,是主,是独生的,具有二性,不相混乱,不相交换,不能分开,不能离散;二性的区别不因联合而消失;各性的特点反得以保存,会合于一个位格(prosopon),一个实质(hypostasis)之内;而非分离成为两个位格,却是同一位子,独生的,道上帝,主耶稣基督;正如众先知论到他自始所宣讲的,主耶稣基督自己所教训我们的,诸圣教父的信经所传给我们的。
基本上,迦克墩信经有两个重点:一是极力维护了基督位格的单一完整;二是强调了基督神人二性的分别。进而解释说,基督从神性而言与父神同质,但就他的人性而言,他与人类同质,而此二性是“不相混乱,不相交换,不能分开,不能离散”的,一言以蔽之,基督的神人二性存在于一个位格中。
新的信经形成之后,大会又重申继续支持尼西亚会议﹑君士坦丁堡会议和第一次以弗所会议的决议,又加制了近三十条新教规。
其中的第28条教规强调说:“君士坦丁堡大主教享有与罗马大主教同样的特殊尊荣”。看官也许记得,在381年时的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决议中已经说过“在罗马大主教之后,君士坦丁堡大主教也享有特殊的尊荣”,而这次迦克墩大公会议干脆连君士坦丁堡大主教排在罗马大主教“之后”也不提了,直接说两位享有“同样的”特殊尊荣。从此,两者并驾齐驱,不分前后上下,这也为日后两者因争夺教会的主导权而造成教会大分裂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到了11月1日,主教们尽管仍然没有完全达成统一的思想,裁判团还是宣布迦克墩会议“圆满”结束。
等候在教堂中的丢斯库若接到大会决议,知道了他被大会判决的结果,只能垂头丧气地接受了事实。不久,马尔西安下了圣旨,将丢斯库若流放发配至小亚细亚中北部的黑海边,三年后死于流放之地。
如果我们稍稍回顾一下东部教会的情况,就可以发现,自从君士坦丁堡教会建立的近二百年来,亚历山大一直在与君士坦丁堡争夺着东部教会的领导权,无论是屈梭多模与提阿非罗之争,还是聂斯脱利与区利罗之争,或是夫拉维安与丢斯库若之争,都是以教义之争为由而做的政治斗争。东部教会中的四大主教区中,耶路撒冷往往支持亚历山大,安提阿往往支持君士坦丁堡,但有时也并不完全如此。无论如何,迦克墩会议终结了这场旷日持久的争霸,君士坦丁堡教会重新崛起成了东部教会领袖,亚历山大教会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虽然如此,亚历山大派一直不接受迦克墩会议的决议,不服君士坦丁堡的影响,也不认迦克墩信经为正统,而是继续坚持原先所禀持的“一性派”思想和立场。后来,跟聂斯脱利派信徒自立为“东方亚述教会”一样,亚历山大教会也忿忿然宣布脱离东部教会的管辖,独立成派,这就是在非洲的埃及与埃塞俄比亚等地发展而组成的“亚历山大科普特正教会”(Coptic Orthodox Church of Alexandria),简称为“科普特正教会”,名中之所以有“科普特”,是因为属于此教派的人多为埃及科普特人,古科普特语是这个教派所用之语言,后来在该教会中也有些人使用一些阿拉伯语。该派教会之总部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和开罗,其教宗常驻于开罗。据统计,到2010年为止,该派人数约有1800万人之众。
由于上面讲述的历史原因以及之后又发生的多起教义冲突,科普特正教会跟后来基督教的其它大宗派如天主教﹑东正教等都誓不往来。有趣的是,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这种冰冻关系似乎正在消融,各宗派领导人也开始互相走动窜门子。1973年5月,科普特正教会的时任教宗欣诺达三世(Shenouda III)和时任天主教教皇保罗六世(Paul VI)在梵蒂冈见面,并宣布了一篇共同宣言,那是一千五百多年之后,两个宗派领袖第一次在意大利会晤。到了2013年5月,科普特正教会教宗塞奥佐罗斯二世(Tawadros II)又到梵蒂冈与天主教教皇方济各(Pope Francis)会晤。难道说,这又是一场分久必合吗?我们不得而知,只能拭目以待。
2013年5月,科普特正教会教宗塞奥佐罗斯二世到梵蒂冈与天主教教皇方济各会晤

话又说回来,迦克墩信经虽然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在当时基督教信仰混乱不清的历史条件下,迦克墩信经算是为正统基督论立了一条比较清晰的界线。天主教﹑东正教﹑英国圣公会﹑基督教新教各派等这些后来分裂出来的“主流基督教会”,都视之为基督教正统神学之典范,都承认迦克墩会议之意义重大,都承认迦克墩会议为“第四次基督教大公会议”。

➕➕➕➕

欢迎关注和订阅我的Youtube频道以便收听。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fFLtqiKsnCa96vwTIdijBGfaZICcBhQ
本节的音频链接是:https://youtu.be/puCHjguqXtM
本节的博客链接是:https://usstamps.blogspot.com/2022/10/82.html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节分解。

没有评论:

Free counters!

总浏览次数 (since November 26,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