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星期六

【现代以色列演义】第13节 至暗岁月:犹太人如糠秕被狂风吹去

  话说公元70年和135年的两次犹太战争后,大量犹太俘虏被罗马人卖到各地为奴隶,罗马帝国的铁腕镇压迫使幸存的巴勒斯坦犹太人大多离开故土,彻彻底底地成了一个没有定居之地的“流散民族”,他们不得不开始了一场漫长的流散之旅。最初,犹太人的足迹遍布埃及、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与在亚述灭亡以色列国时期和“巴比伦囚虏”时期流散的犹太人汇合。
其实,从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到罗马皇帝提图斯统治期间的大约四个世纪里,已经有300万到500万犹太人居住在巴勒斯坦以外。据估算,这个时期流亡在外的犹太人已占当时犹太人总人口的60%。在第二圣殿被毁之前,虽然犹太人已是罗马帝国中的劣等公民,但好歹仍然有附属于罗马人的犹太政权和神权存在。第二圣殿被毁之后,犹太人心目中的神权象征轰然崩塌,巴高巴起义之失败再次让犹太人复国独立的希望破灭,直接激发了犹太人的大逃亡。
第3世纪上半叶,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波斯人的萨珊王朝(Sassanid Empire)对犹太人的政策相当宽容,吸引了许多犹太人前往居住。当时,移居巴比伦的犹太人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在那里,自治的犹太社区蓬勃发展,他们被经济繁荣的承诺和在那里过上完整犹太人生活的愿景所吸引。据估计,从3世纪到7世纪之间,巴比伦犹太社区的人数约有100万,形成当时最大的犹太侨民聚集地,其侨民人口已经超过了住在巴勒斯坦故地的犹太人口。
在当时,巴勒斯坦和巴比伦是犹太教信仰及其学术的两大中心。然而,这两个社区的犹太学者之间的关系却日趋紧张,因为许多巴勒斯坦的犹太学者担心,随着犹太人持续向外移民,巴勒斯坦作为犹太教中心的地位会逐渐消失。许多巴勒斯坦的拉比不愿视巴比伦的教内老师为平等的同仁,也拒绝任命巴比伦的学生在他们的学院机构中任职,他们担心这些学生成为拉比之后会返回巴比伦。所以,大量犹太人迁居巴比伦对巴勒斯坦的犹太学术机构造成了不利影响,经济支撑和学术支撑的天平都慢慢地向巴比伦的犹太社区倾斜,以致于到公元3世纪末,巴勒斯坦的犹太教学术机构开始依赖巴比伦的捐助,犹太人的宗教和文化中心转移到了巴比伦犹太社区及其学者身上。
另外,公元212年,罗马帝国皇帝卡拉卡拉(Caracalla)颁布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安东尼宪法》(Constitutio Antoniniana),这份法令开创性地将公民身份授予帝国境内的所有居民,其中也包括了犹太族群。这一决策为后来的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者——奠定了对待犹太人的法律基础。
这样,大量的犹太人在罗马帝国的疆域内扩散,他们逐渐迁徙到地中海沿岸及西欧。从那里开始,犹太人又渐向全球各地扩散,最终遍布世界各地。甚至在遥远的东方,中国的历史上也曾发现犹太人和犹太教的踪迹。中国境内最著名、历史最悠久的犹太社区位于河南开封。早期的开封犹太人在此地建立了犹太教会堂,他们保存着古老的犹太经书。其宗教曾被称为“一赐乐业教”,所谓“一赐乐业”就是希伯来文“以色列”的音译。在圣经《创世记》(第32章第24-32节)中,犹太人的祖先雅各与神摔跤时,被神摸了大腿窝的筋而大腿变瘸,所以,犹太人在处理牛羊时会把它们的腿筋挑出来不吃。开封犹太人也遵循这种习俗,所以有人称他们的宗教为“挑筋教”。关于犹太人何时进入中国,学界尚无定论。然而,多数研究开封犹太人历史的专家认为,他们是来自印度。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70年代,即马加比起义期间,这些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前往印度的孟买地区,在那里定居了约一千一百多年。到了中国北宋时期(960-1126年),他们又通过海路抵达中国,最终定居在当时的北宋都城开封。当时的犹太人社区约有两三百户,后来逐渐与汉族人融合,如今只留下了会堂遗址上的几块碑刻。这是旁话。
回头再说313年,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Edict of Milan),承认在帝国辖境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后来,基督教正式成为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安东尼宪法》的法律传统也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在拜占庭统治期间,只要依法缴纳特定的犹太税(Fiscus Judaicus),犹太人就能享有充分的宗教自由。法律对犹太人的信仰习俗给予了特殊的保护和尊重:犹太教堂被视为神圣的礼拜场所,不容侵扰;犹太法院在处理民事纠纷时享有司法权威;安息日和重要节日期间,任何人都不得强迫犹太人违背其宗教习俗。在割礼这一犹太传统仪式上,法律制定了明确而谨慎的规范:虽然犹太人可以按照其宗教传统为子女行割礼,但若对非犹太儿童实施此仪式则可能被处以极刑,对非犹太成年人则可能遭受流放惩罚。这些规定既保障了犹太人的宗教自由,又维护了社会秩序。自公元390年以来,巴勒斯坦地区的几乎所有领土都处于拜占庭宗主权之下。该地区被划分为巴勒斯坦第一省(Palestina Prima)、巴勒斯坦第二省(Palestina Secunda)和巴勒斯坦第三省(Palestina Tertia)。这些省份是拜占庭帝国的“东方管区”(Diocese of the East)的一部分。
这是14世纪书籍《亚历山大传奇》的微型手稿的插图的一部分,描绘了亚历山大大帝的生活场景。犹太教的祭司(拉比)向亚历山大大帝献上金银,亚历山大则将拉比的礼物用在他的神身上。虽然说的是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但是整个场景完全按照拜占庭晚期的拜占庭风格描绘。亚历山大大帝被描绘成拜占庭皇帝,他的军队被描绘成14世纪的拜占庭士兵。犹太拉比(站在右边)身穿独特的礼服,头戴小帽。

第4世纪,随着基督教的兴起,昔日的异教神庙纷纷让位于庄严的基督教堂,而耶路撒冷也逐渐发展成为众多朝圣者向往的圣地。然而,在这一历史转折期,基督教会却刻意与其犹太文化根源渐行渐远。教会的教义和礼仪逐渐偏离了圣经的本源教导。一种名为“取代神学”(replacement theology)的思潮悄然兴起,认为基督教会已如新生的枝叶、取代了犹太民族这古老的根系,成为上帝的选民;这种神学宣称,耶稣基督所立的新约,已经替代了摩西时代的圣约。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反犹太主义在基督教群体中逐渐蔓延开来,并为众多基督教信徒所接受,它也为日后欧洲人长达千年的反犹情绪和排犹政策埋下了深深的仇恨的种子。后面还有540多字。
Free counters!

总浏览次数 (since November 26,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