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星期六

【现代以色列演义】第9节 追根溯源:罗马军团围攻耶路撒冷

  提图斯扎好了营寨,便亲自带着600骑兵外出侦察犹太人防务。
提图斯骑马沿着通往城墙的大道缓缓前行,城门外静谧无人的景象令他心生疑惑。就在他不经意间驶入一条岔路之时,变故陡生。只见一队犹太勇士如潮水般涌出,瞬间将他与主力骑兵分隔开来,身边仅余数名亲信随从。约瑟夫的记载中详述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提图斯虽未着甲胄,亦无护心镜防身,却在犹太人箭如飞蝗、密不透风的攒射之下,凭借过人的胆识与沉着,带领亲兵巧妙周旋,终得化险为夷,安然返回罗马军营。
这场虚惊虽未酿成大祸,却让提图斯深深领悟了犹太勇士那如猛虎般的战斗精神。自此之后,每当率军攻城,他都格外谨慎,不敢有丝毫轻慢之心。
世间万事躲得过初一,却躲不过十五。此时的提图斯已然运筹帷幄,制定了周密的攻城方略。然而,城中的犹太起义军却仍在意气之争中纷争不休。三派势力经过一番血腥厮杀,虽已归并为二,但这两派人马对眼前的危亡态势竟似麻木不仁,浑然不觉耶路撒冷这一次当真是要在劫难逃了。
大约是公元70年5月初,提图斯一声令下,攻城战正式打响。
耶路撒冷的城墙共有三道,提图斯经过分析认为,面对大祭司约翰的坟墓的那段城墙是最佳攻击点,因为该处的第一道城墙比较低矮,从那里比较容易攻入里面的另外两道城墙。
随着战鼓震天,炮声隆隆,罗马大军如滔天巨浪般向城墙汹涌而至,声势骇人。
罗马大军装备精良,尤以驻扎城东橄榄山上的第十军团最为可怖。他们的投石器威力惊人,能将重达40多公斤的巨石如流星般轰向城墙塔楼,每次发射都令城上守军伤亡惨重。随着攻城锤的推进,大炮也在不断前移,眼看着罗马军队已如猛虎逼近城池,城破在即。
犹太人虽曾从迦鲁处缴获大量重型武器,又从安东尼堡中寻得罗马人遗弃的大炮,却因不谙操作之法,这些利器在他们手中竟成了无用之物。无奈之下,守军只得以最原始的方式——投石、掷标枪、射箭等手段,试图阻挡那些已贴近城墙的罗马精锐。然而,这些简陋的抵抗手段,又岂能与罗马军队的精良装备相抗衡?
危难当头,昔日水火不容的两派起义军终于放下恩怨,并肩抗敌。他们向罗马攻城锤投掷火把,密如骤雨,炽烈如瀑,迫使操纵攻城锤的罗马士兵疲于招架,无暇撞击城墙。更有一些胆气过人的犹太勇士,三五成群地突出城外,奇袭罗马军营,焚毁辎重,拆除掩体。幸亏提图斯及时派出骑兵和弓手护卫保护辎重,这才堪堪化解了犹太人的凌厉攻势。
连日鏖战,双方互有胜负。令人惊异的是,除了一座塔楼略有损毁,耶路撒冷的城墙竟巍然屹立,毫发无损。提图斯令军队暂歇之后,随即下令加强攻势,誓要一举攻破城池。
罗马的攻城锤终于功效显现,第一道城墙轰然告破。疲惫不堪的犹太守军伤亡惨重,不得不撤退至第二道城墙。罗马军队如潮水般涌入缺口,迅速摧毁外墙,席卷城北广大区域。提图斯随即将大营移至第二道城墙之外,实则已深入城区的腹地。罗马大军更加虎视眈眈。
又过了5天,攻城锤再显神威,第二道城墙终告陷落。提图斯本欲施以仁政,下令优待俘虏,禁止焚烧民居。然而起义军却误读了这份善意,将其视作罗马军队示弱的征兆。他们随即发起猛烈反攻,一度将提图斯大军逼退至城墙之外。罗马军队费时4日,方才重夺失地。这一次,提图斯不再心慈手软,下令彻底摧毁第二道城墙,随即将兵锋直指最后一道防线。
此时的犹太起义军已被困于第三道城墙之内,腹地愈加狭窄,抵抗之力日渐式微。更为致命的是,往日内战中,起义军双方互相焚毁粮仓的恶果开始显现,存粮早已耗尽。饥荒如同瘟疫般在城中肆虐蔓延,街巷之间处处可见骇人心魄的惨状,恍若末日降临,死寂笼罩着这座昔日的圣城。
约瑟夫如此写道:“现在饥荒遍布整座城市,叛乱者(笔者注:是指犹太起义军)挨家挨户地搜查,抢走他们所能找到的全部食物,成千上万的穷人因饥饿而死。人们用全部财产换取一点小麦,然后藏起来,匆忙地把它悄悄吃掉,以免被他人夺走。妻子会抢夺丈夫的食物,孩子会抢夺父亲的食物,甚至母亲会抢夺婴儿口中的食物。很多有钱人被西门和约翰(笔者注:起义军两派的首领)处死了,而市民所经受的苦难简直难以用语言描述,没有任何城市曾经经受过这些痛苦。有史以来,没有一个世代比这些毁灭耶路撒冷的民族败类更加罪恶昭彰。”
这幅想象图表示罗马军队正强攻耶路撒冷

饥饿难耐的居民们只得趁着夜幕掩护,冒着生死未卜的风险,潜出城外觅食野菜充饥。提图斯派兵埋伏,一旦擒获这些饥民,便施以酷刑,继而将其钉死于城墙前面,借此震慑城中守军。据约瑟夫记载,罗马人每天都会捕捉到五百人战俘,出于愤怒和憎恨,罗马士兵“便以不同的姿势把战俘钉死在十字架上,战俘的数目如此庞大,以致于都找不到放十字架的地方了。”这种做法其实是提图斯对犹太人发起的一场无声的心理战役。
但是,犹太人亦非全无斗志,他们偶尔也取得了一些胜利,比如他们成功地摧毁了一个罗马人修筑的攻城围堤,罗马人曾花了17天才建成这些攻城围堤。
6月中旬,罗马人再度建起四座巍峨的攻城台,它们几与耶路撒冷的内墙比肩。第五军团在安东尼堡外建起第一座,第十二军团紧随其后筑起第二座,第十军团的第三座直指上城区,第十五军团则在“大祭司纪念碑”的附近建起最后一座。这座纪念碑是为纪念哈斯摩尼王朝的大祭司约翰·希尔克努(John Hyrcanus)而建,乃耶路撒冷城中的标志性建筑。罗马人欲以此为平台,架设攻城锤,以期更易破城。可犹太人却巧妙地纵火焚毁了第五军团的攻城台,烈焰席卷周围工事,罗马军队焦头烂额,攻势再度受挫。
提图斯随即在营地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决定修筑一道围墙合围耶路撒冷,以断绝城中一切生路。提图斯认为,“跟那些很快就要自相残杀的绝望之人交战,是毫无意义的,也很难找到足够的材料来重修工事”。他的策略很简单:要么饿死城中之人,要么逼他们投降。
Free counters!

总浏览次数 (since November 26, 2012)